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9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 6个露地黄瓜自交系为材料 ,按完全双列杂交 (不含反交和亲本 )试验方法配制组合 ,进行早期产量及总产量的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显模型 ,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早期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91.92 % ,广义遗传力为 86 .3% ,狭义遗传力为 80 .39% ;总产量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82 .92 % ,广义及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6 4 .16 %和 6 0 .0 2 %。早期产量、总产量一般配合力均以自交系 0 4为最高 ,前者其次为自交系 0 2和 0 1,后者其次为自交系 0 3和 0 1;0 3早期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0 6总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高 ;所配制各组合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特殊配合力均以 0 1× 0 6最高  相似文献   
102.
黄瓜低温发芽能力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 6份保护地黄瓜自交系为试材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式 (不含反交 ) ,研究了黄瓜低温下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控制黄瓜低温下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这些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以显性效应为主 ,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98.1%、96 .9%、98.6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2 4 .0 %、2 8.6 %和 37.9% ,控制各性状的显性基因可能为寡基因或寡基因组。而低温下相对发芽率的遗传不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控制该性状显性基因的组数可能有 2个 ,并存在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黄瓜成熟瓜网纹基因H遗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无网纹是黄瓜果实生理成熟后的重要表型性状之一,对其控制基因进行遗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网纹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成熟瓜无网纹黄瓜自交系 PI205996(P1)和成熟瓜有网纹自交系 PI263079(P2)为亲本构建不同遗传群体,进行网纹性状遗传分析。以包含23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SA)法和2 112对SSR引物进行SSR分析,采用 JoinMap 4.0 作图软件和 MapInspect 软件构建成熟瓜网纹基因的SSR连锁群,并完成其染色体的初步定位。结合9 930黄瓜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115份核心种质重测序结果,利用Primer6.0 软件开发设计新标记,对初步定位区域进行标记加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相关信息对定位区域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黄瓜成熟瓜有网纹自交系 PI263079的有网纹性状是由显性单基因(H)控制的,有网纹对无网纹为显性。从2 11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5对在亲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引物,多态率为12.1%。利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有网纹和无网纹各7个单株DNA进行分析,筛选获得了9对与H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将H初步定位在黄瓜5号染色体(Chr.5)上,侧翼标记分别为SSR13006和CSWCT-17,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 和8.2 cM。根据初步定位区域的序列信息,设计合成了97对新的SSR引物,其中4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出多态,多态率为4.1%。利用这4对新的多态性SSR引物对亲本和F2群体的DNA 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一张包含13个SSR标记的H分子标记连锁群,获得了与H最近的侧翼标记SSR13006和SSRH-90,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 和1.7 cM。利用黄瓜全基因组测序提供的基因预测和注释结果,发现基因H所在区段的物理距离为297.7 kb,存在29个候选基因。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推测Csa5G591790是与成熟瓜网纹形成相关性较大的候选基因。【结论】黄瓜自交系PI263079的成熟瓜有网纹性状由显性单基因H控制,该基因位于黄瓜第5号染色体长臂的297.7 kb区段内,侧翼标记分别为SSR13006 和SSRH-90,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 和1.7 cM。本研究为H 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黄瓜成熟瓜网纹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黄瓜营养体苦味基因Bi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营养体无苦味的材料9110Gt(bibi)与有苦味的材料9930(BiBi)为亲本,对以两亲本构建的148个株系的RILs群体进行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分析,对Bi基因进行初步定位,两侧翼标记SSR19672和SSR00004与Bi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4.4和3.4 cM。利用两侧翼标记筛选以相同亲本构建的1 815株的F2群体中的重组单株,结合黄瓜基因组测序的结果及生物信息学的知识,在标记区域内开发了31对SSR标记,最终将Bi基因定位在黄瓜的第6染色体上,最近的两侧翼标记SSR02309和SSR00004与苦味基因分别相距1.7和2.2 cM。  相似文献   
105.
黄瓜复雌花性状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具有复雌花性状的华北保护地类型黄瓜材料9930和具有单雌花性状的欧洲温室类型黄瓜材料9110Gt构建的含148个株系的F9代RILs群体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已构建的遗传图谱,使用MapQTL4.0软件进行多座位QTL模型(MQM)检测。共检测到8个控制复雌花性状的QTL,分布在第1、2、3、6、7染色体上。各QTL的LOD值在3.62 ~ 8.37之间,可解释8.2% ~ 20.0%的表型变异。6个QTL贡献率超过10%,位于第3染色体的Mp3.2贡献率(2007秋季20.0%,LOD = 8.37)最大;位于第6染色体的Mp6.2(2006春季13.9%,LOD = 5.95;2007秋季11.9%,LOD = 5.10;2009春季11.5%,LOD = 4.38)在两季的位置都很稳定。获得紧密连锁(< 10 cM)的特异标记(SSR04635、SSR13466、SSR00584、SSR10449)为将来进行QTL精细定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不同黄瓜基因型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不同黄瓜品种和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激素(6-BA、ABA)对黄瓜离体子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黄瓜之间的再生频率差异较大,吉林旱瓜为最佳基因型,在培养基M7(MS+1.5mg/L6-BA+0.5mg/LABA+2mg/LAgNO3)上再生频率最高达97%,平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为5.2;与对照相比,6-BA、ABA和AgNO3组合能促进芽的再生,显著提高再生芽数,其中6-BA是黄瓜子叶再生的必要激素,而ABA是促进子叶高效再生的激素;此外,MS培养基添加0.1mg/L6-BA能显著促进再生不定芽的伸长。  相似文献   
107.
108.
露地黄瓜新品种中农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农8号是用优良自交系211和273配制而成的优良黄瓜一代杂种。瓜色深绿有光泽,果面无黄色条纹,肉质脆嫩,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一般每667m~2产量4000~6135kg,丰产、稳产;适于春、秋两季露地栽培,我国南北各地均可种植。除鲜销外,还可作为加工腌渍品种。现已累计推广2000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9.
用 15个形态性状指标和 11对AFLP引物组合对新泰密刺、长春密刺和山东密刺等 15份黄瓜品种遗传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形态学分类将欧美品种、华南型品种和华北型品种分为 3个类群,华北型品种进一步分成 2组,新泰密刺、长春密刺和山东密刺聚为一组;AFLP分析计算出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 0 .033 ~0. 686之间,聚类分析分为 8类,新泰密刺和山东密刺遗传差异较小,与长春密刺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0.
黄瓜抗病毒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病毒病是为害作物的主要病害,几乎所有作物都可发生病毒病。侵染瓜类作物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报道的从瓜类作物上分离和鉴定的病毒有28种,侵染黄瓜的主要有7种:CMV(黄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原WMV-2)、ZYMV(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FV(西葫芦黄斑病毒)、PRSV-W(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原WMV-1)、MWMV(摩洛哥西瓜花叶病毒)、CG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