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53篇
园艺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对常熟市碧溪新区豇豆病害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将6个引进的品种与常熟市碧溪新区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高产抗病豇豆品种。结果表明,苏豇46、苏豇6号、苏豇7号和苏紫41 4个品种在总产量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且有一定的抗病性,适合在常熟市碧溪地区露天栽培种植。同时,为保证市场供应,可适当选择采收期较早的苏豇7号和苏紫41,或者采收期较晚的苏豇46和苏豇6号。  相似文献   
72.
在3种环境下比较了苏绿1号绿豆和江浦永宁绿豆根系的发育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2种绿豆根系的自然分布均为2个圆锥体的复合体,其纵切面均为2个紧密结合的等腰三角形,上三角形顶角朝上,腰较短;下三角形顶角朝下,腰较长。根系的这种空间分布模式自植株三叶期即已形成。随着生育期的不断推进,2个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不断增加,2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不断变长,但根系分布的这种基本模式不变。在同一生育期,苏绿1号绿豆的顶角度数明显大于江浦永宁绿豆。说明,苏绿1号的根系发育呈横向型,江浦永宁绿豆的根系发育呈纵向型。根系鲜重增加的最快时间是分枝期到开花期,且苏绿1号绿豆根系的定型时间早于江浦永宁绿豆。可见,绿豆生长中后期,在栽培上保护好苏绿1号绿豆的根系显得尤为重要。伤流量测定表明,苏绿1号绿豆的根系活力明显强于江浦永宁绿豆。  相似文献   
73.
绿豆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绿豆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在出口创汇和内销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通过综述绿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优异资源的筛选、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基因克隆、生理生化,以及栽培研究等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绿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一概述,以便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高Vc含量野生蔬菜资源筛选与不同采收期Vc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28份野生蔬菜为材料,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Vc含量,筛选出一些适合江苏省种植的高Vc含量的野菜资源,推荐作为规模化生产使用。选择南京地区长期食用的4种野生蔬菜,研究不同采收期V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8种野生蔬菜Vc含量的变幅为6.78~173.25 mg.hg-1。优选出9份高Vc含量的野生蔬菜,为菊花脑、美国碎叶苦苣、人参菜、黄秋葵、枸杞、蕨菜、苦菜1号、蒲公英、洋芥蓝,可以作为南京地区品质较好的野菜食用。(2)不同生长期4种野菜Vc含量均表现为双峰曲线,但最大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材料间有差异。宽韭采收期间Vc含量的变化为53.52~196.87 mg.hg-1;荠菜、马兰2号和菜用莴苣Vc含量变化范围相差不大,分别为19.33~118.21 mg.hg-1、39.89~120.90 mg.hg-1和29.93~117.94 mg.hg-1。宽韭和马兰2号最佳采收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荠菜和菜用莴苣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  相似文献   
75.
近15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和染色体工程等,很有可能成为大豆遗传改良手段的重要补充。 一、生物技术在大豆新种质创建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大豆杂交育种,由于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小,杂种后代遗传背景比较简单,难以在杂种后代产生广泛的遗传分离,并出现明显不同于亲体的遗传突变材料。长期的品种间杂交,难免导  相似文献   
76.
77.
(一)选育经过 宁镇2号原代号为83—SP_6。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协作,于1980年用中熟春大豆新品系77—520—1(穗稻黄×SFF400)作母本,早熟春大豆新品系77-391—1(泰兴黑豆×哈罗索93)作父本进行杂交。同年在温室内种植F_1。1981—1983年,分别在选种圃内种植F_2、F_3、F_4,选择优良单株和决选优良株系。1983年南繁F_6,1984  相似文献   
78.
79.
采用10%的乙醇溶液对441份大豆品种进行老化处理,结果指出,野生大豆的抗老化特性极显著强于夏大豆和春大豆;极小粒种的抗老化性极显著强于其他粒重的大豆;双色和黑色种子的抗老化性显著强于其他粒色大豆;粒形较园、种皮光泽较强、种子不爆皮、蛋白质含量较低、种皮较薄、吸水较慢、种子休眠率较高的材料,一般抗老化特性都较强。为了将抗老化育种和培育优良品种结合起来,我们可将种子粒形、种皮光泽、种子爆皮性、种皮厚度和种子吸水速度等性状作为抗老化的选择因子。  相似文献   
80.
小豆是江苏省的主要栽培豆类作物之一,其籽粒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还是人类需要的多种矿物质的来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生产上使用的小豆品种,存在着品种杂、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生产效益,为此选育高产优质的小豆品种显得尤其重要。苏红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红小豆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鉴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点。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