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采用常规方法对刀鲚两种生态类群("江刀"和"海刀")的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评价了鱼肉品质。结果表明,"江刀"鱼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海刀"(P<0.01),是"海刀"的2.03倍,而粗蛋白、水分、灰分含量则低于"海刀"。"江刀"和"海刀"鱼肉的水解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占鱼肉鲜样的11.55%和15.37%,其中7种EAA(Leu、Ile、Phe、Try、Thr、Val、Lys)、1种HEAA(Arg)和4种NEAA(Glu、Ser、Tyr、Pro)的含量在"江刀"与"海刀"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样的4.87%和6.4%,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85.59%、83.4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另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22.32、41.82,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43、2.49,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样的4.59%、6.12%;"江刀"鱼肉鲜样中牛磺酸含量(265.43 mg/100 g)显著高于"海刀"(200.93 mg/100 g)。采用甲酯化法衍生化"江刀"、"海刀",再经GC/MS分析鉴定出2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江刀"多不饱和脂肪酸(9.05%)显著低于"海刀"(13.20%),其中"江刀"EPA与DHA(4.21%、2.26%)显著低于"海刀"(6.71%、2.92%),但绝对含量显著高于"海刀"(P<0.05);ω3PUFA/ω6PUFA值分别为2.67和2.87。全鱼肉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Se,Na、Mg、Se的含量在"江刀"和"海刀"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刀鲚种质标准的建立和两种生态类群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旨在研究刀鲚(Coilia nasu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γ)基因的应激调控表达,克隆并获得了刀鲚PPARγ基因的cDNA全长。刀鲚PPARγ基因的cDNA全长1951 bp,开放阅读框1470 bp,预测编码489个氨基酸。刀鲚PPARγ包括4个功能结构域,即A/B区, DNA结合区(DNA binding domain, DBD区),铰链区,配体结合区(ligand binding domain, LBD区)。运用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检测刀鲚PPARγ基因在不同组织、运输胁迫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显示,刀鲚PPARγ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中表达量最高,在脑、肠、心脏、肾、头肾、肌肉中相对高表达,在鳃和脾中微量表达。运输胁迫过程中, PPAR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4 h达到峰值,随后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PARγ在胚胎发育时期各时期均表达,其中在受精卵时期高表达,随后表达量急剧降低,并在此后的时期一直处于较低的表达水平。PPARγ基因在应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基因。本研究为刀鲚的人工繁育和应激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评估橄榄蛏蚌的营养价值,以淮河橄榄蛏蚌为材料,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及生化方法测定了软体部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3月、6月、9月、12月含肉率在58.03%~62.61%,6月含肉率显著低于12月(P<0.05),与3月、9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月与3月、9月含肉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粗脂肪无显著季节性差异(P>0.05),粗蛋白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3月(P<0.05),灰分在6月、9月、12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3月(P<0.05);淮河橄榄蛏蚌软体部(干物质)含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总氨基酸含量在52.12%~54.31%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在20.57%~21.94%,呈味氨基酸含量在19.09%~19.43%,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检测元素中,Hg因含量低而未检出,检测结果显示Mn、Fe、Zn、Cu、Pb、Cd这6种元素在4个季节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橄榄蛏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35.
刀鲚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性成熟刀鲚的精巢结构、精巢发育规律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刀鲚的雄性生殖腺由精巢(生精部)、贮精囊和输精管等组成,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经由精小叶间形成的临时通道进入输出管,再由输出管送达贮精囊。贮精囊为网状管腔结构,管腔内壁由分泌细胞组成。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根据精巢的外形、色泽、体积、血管分布状况等特征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36.
选取健康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Bleeker)亲鱼进行人工采精,以扫描电镜观察了其精子超微结构,同时研究了温度、pH和盐度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测定了2龄和5龄的花鱼骨精液浓度。结果表明,精子活力的适宜温度为19~23℃,温度为23℃时精子寿命最长,为522.7 s;适宜pH为7~8,pH为8时精子寿命最长,为535 s;适宜盐度为1‰~7‰,盐度7‰时精子寿命最长,为304.3 s;2龄野生鱼骨的精液浓度大于5龄的,为1.6×1010ind.mL-1。  相似文献   
37.
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与同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体重和饵料密度对河蚬滤食率和同化率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饵料质量(POM/TPM)对河蚬同化率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30℃)条件下,河蚬的滤食率(IR)与河蚬软体部干重(W)呈明显正相关幂指数关系:IR=aW^b,其中b值的范围是0.4227~0.5888,平均值为0.4842,温度的上升使得河蚬的滤食率明显增大,除温度对小规格[体重为(0.0764±0.0038)g]的同化率有显著影响外,温度和体重对同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加,河蚬的滤食率增加而同化率减小,两者分别符合下列关系式:IR=65.1204C^0.3260(R^2=0.900,P〈0.05)和AE=55.2865C^-0.1513(R^2=0.925,P〈0.05);河蚬的同化率随着饵料中有机物含量(POM/TPM)的增加而增加,两者间的回归方程为:AE=85.1120+23.3375lnX(R^2=0.958,P〈0.05)。  相似文献   
38.
野生与养殖刀鲚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比较野生与养殖刀鲚(Coilia nasus)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利用常规方法对野生(捕自长江靖江段)和养殖刀鲚(以活饵为食)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刀鲚肌肉鲜样中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养殖刀鲚(P<0.05),而粗脂肪含量为则显著高于养殖刀鲚(P<0.05),两者的水分含量无显著...  相似文献   
39.
于20.50±2.15℃的条件下,在室内1 m3的水泥池中进行了为期42 d的饥饿实验,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1、7、14、28、42 d取样,以观察饥饿对花背部肌肉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对饥饿忍受能力较强,在实验期间无死亡现象;在饥饿初期花首先快速利用肌肉脂肪作为能量供给,后期则主要以肌肉蛋白作为能量来源,肌肉的水分含量不断升高,灰分含量则以不规则的锯齿状变化;花血清中的血糖对饥饿特别敏感,在14 d内显著下降(P<0.05),之后,保持在动态的恒定水平,而总蛋白质、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则在饥饿实验中以波浪状变化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0.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