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烟草种质对气候斑点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59个烟草种质田间气候斑点病的自然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国内烤烟品种对烟草气候斑点病抗性明显好于国外引进的烤烟品种,晒烟品种对气候斑点病的抗性好于烤烟品种;花叶病的发生加重了烟草气候斑点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五省烟草青枯病菌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4个烟草品种作为一组菌系鉴别寄主将南方5省64个菌株划分为3个菌系群。I型为弱毒株系,高度侵染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Ⅱ型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Ⅲ型为强毒株系,除侵染以上品种处,还侵染抗性品种(系3).5省Ⅱ型株系占46.9%,I型株系占37.5%,Ⅲ型株系占15.6%,除湖南和贵州省外,其余3省均有一定比例的强毒株系。福建、贵州以Ⅱ型(中毒)株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6.7%,77.8%;江西、湖南以I型(弱毒)株系为主,所占比例为63.6%,60.0%;广东以I(弱毒)和Ⅱ型(中毒)株系为主,各占44.4%。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代数烟蚜茧蜂的寄生效应,在室内续代饲养8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密度及不同代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烟蚜密度为50头/株、25头/株时,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9.33%、14.67%。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与雌蜂密度呈正相关,且雌蜂密度为3头/株时对烟蚜的寄生率最高,为28.67%,而其羽化率不受雌蜂密度变化的影响。从F1代到F8代,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逐渐下降。其中,F1代的寄生率高达64.00%,F8代的寄生率为46.40%。前7个世代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均在87.50%以上,但F7与F8之间的羽化率差异显著,其羽化率分别为87.50%、69.64%。所以,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其各项能力均会显著下降,7代后更为明显。因此,在室内续代饲养7代后要及时复壮,以保持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正常寄生力。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提取土壤中的二氯喹啉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4种常用方法分别对福建田土中添加的二氯喹啉酸进行了提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添加回收率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表明,当二氯喹啉酸添加浓度为1.25μg/g时,方法二即氢氧化钠溶液提取、乙酸乙酯净化法回收率最高,约为70%,且杂质峰较小,基线平稳,峰形较对称;重复性高,两次生物学试验的平均回收率无显著差异,均略高于70%。方法一即乙腈磷酸水溶液提取、氯化钠净化法,回收率较高,但杂质峰较高,基线不平稳。方法三即硼砂甲醇溶液提取、二氯甲烷净化法,虽然杂质峰小、基线平稳、峰形较好、但回收率低,约为50%。方法四即甲醇磷酸水溶液直接提取法,因提取液难以在旋转蒸发仪中浓缩,因此未继续检测。综合结果表明,方法二最适用于福建省水稻田二氯喹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烤烟根系土壤中青枯病菌动态与田间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烤烟品种CB-1,红花大金元,BL326,云烟85等田间青枯病发生情况,以及K326,CB-1烟株根系土壤青枯病菌的数量动态变化及其与田间病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抗性品种的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数量差异较大;根系中病原菌繁殖到一定数量且生长一段时期后,田间烟株才会出现症状且与前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温湿度高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6.
作物青枯病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与分析了青枯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土壤添加剂防治.同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应采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采用琼脂法培养大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测定其主要成分,研究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烟草尖孢镰刀菌根腐病的影响。对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表明,当大蒜根系分泌物粗提物浓度为1 g/mL时,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30.56%,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100.00%。大蒜根系分泌物主要成份2,6—二异丙基苯酚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别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防控效果较好,其浓度为5 mmol/L,接菌21 d后其病情指数为55.00,防控效果达32.38%。大蒜根系分泌物及主要成分对尖孢镰刀菌所引起的烟草根腐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为研制含大蒜成分的植物保护剂和间作套种大蒜防控烟草尖孢镰刀菌根腐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及贵州等地烟草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烟草上青枯菌的系统发育.[方法]采用演化型分类框架对福建及贵州等地的62个烟草青枯病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基于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系统发育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菌株均归属于青枯菌亚洲分支的4个序列变种,分别为序列变种15、17、34和44;尚未发现归属于美洲或非洲分支的烟草青枯病菌株.其中序列变种15和17为优势菌系,序列变种34的菌株都来自福建省,只发现3个菌株属于序列变种44.基于avr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4个序列变种的avrA基因都属于RS1000类型.[结论]本研究表明福建及贵州等地烟草上的青枯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9.
烟草生物防治物的引入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烟草生物防治物的引入,本文提出引入生物防治物的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旨在正确评价引入生物防治作用物的安全性和可利用性,解决理论及实践上面临的新问题,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风险评价包括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对生物防治作用物的为害性识别、风险识别及风险定量研究则是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物轮作对土壤中烟草青枯菌数量及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春烟换茬后青枯菌在土壤中的消长规律, 采用接种耐药性青枯菌的盆土种植烟草, 烟草枯死后种植不同轮作作物的方法, 研究不同作物对土壤中青枯菌数量及其越冬状况的影响。设茄子、大豆、花生、甘薯、大蒜、玉米、晚稻和双季稻8 个轮作物处理, 后作生长期间定期取样, 用含利福平的选择性培养基检测样品中的青枯菌数量。结果表明, 栽后第4 周起秋茄子和秋大豆根中皆测出青枯菌, 秋茄子根达106 cfu·g-1;晚稻和秋花生根只第2 周和第8 周测出带菌。秋茄子、秋大豆、秋花生和晚甘薯生长期间土壤皆测出青枯菌,数量先降后升至104~106 cfu·g-1; 晚稻和秋玉米土壤中青枯菌数量持续下降; 大蒜处理先测出带菌后未测到。冬季对水稻残桩青枯菌数量监测显示, 稻桩根和土壤中青枯菌数量先后出现峰值, 分别达1.00×105 cfu·g-1 和5.17×104 cfu·g-1; 发现病菌能在稻根变黑腐烂时增殖。翌年春季从茄子、大豆、花生和甘薯茬口土壤中测出遗留青枯菌数量皆达104 cfu·g-1, 玉米为103 cfu·g-1。烟草移栽后青枯病调查表明, 不同处理发病迟早取决于茬口土壤中菌源数量, 两者相关系数r 为0.908 9。不同茬口土壤发病轻重有显著差异, 茄子茬土发病最重,病情指数100, 大豆和大蒜茬土发病略重于花生、甘薯和玉米茬土; 晚稻茬土发病最轻, 病情指数16.7, 与茄子茬土相比发病期推迟20 d, 病情指数下降83.3%; 双季稻茬土未见发病, 证明烟稻轮作对青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