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6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福建茶园土壤及茶叶重金属监测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福建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对闽南、闽北、闽东16个产茶乡镇53个土壤样品及86个茶叶样品重金属含量进行抽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的土壤铜含量为3.97~19.13 mg·kg-1,铬含量为7.97~56.40 mg·kg-1,铅含量为12.26~134.74 mg·kg-1,镉的含量为0.07~0.26 mg·kg-1,锌含量为13.30~307.52 mg·kg-1。茶叶铜含量为3.25~41.00 mg ·kg-1,铬含量为0.42~7.64 mg ·kg-1,铅含量为0.46~4.71 mg·kg-1,镉含量为0.02~0.13 mg·kg-1,锌含量为15.44~31.28 mg·kg-1。80%以上福建主要产茶区域土壤污染水平达清洁水平,主要产茶区域茶叶铅、铜、镉含量未超标,调查区域有3个点茶叶铬含量超过限量标准,茶叶锌含量值变化幅度较小,表征茶树对土壤锌元素吸收比较稳定一致。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u)菌肉肥厚、质地脆嫩、有杏仁香味、口感极佳 ,是味道最好的一种平菇。药用可提高免疫功能 ,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的效果。有关杏鲍菇的栽培已有报道 ,但对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甚少 ,因此我们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为杏鲍菇深加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种 杏鲍菇引自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1.2 营养成分测定 将菇在 70~ 80℃下烘干 ,粉碎全部过 2 0目筛备用。1.2 .1 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测定 用常规的食品分析方法测定。1.2 .2 粗多糖测定 采用加 40倍重量的蒸…  相似文献   
13.
采集福鼎白茶代表性茶园土壤和相应茶叶样品,分析不同成土母质、植茶年限、种植品种对土壤有效锌及茶叶锌的影响.结果 表明:福鼎白茶茶园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2.65mg·kg-1,土壤发育于花岗岩的茶园有效锌、茶叶锌含量低于调查样点平均值;不同植茶年限土壤有效锌含量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种植小白茶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土壤缺...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碱熔消解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泥炭中砷含量的方法。确定了该方法的最佳仪器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0.213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26%(20μg/L)。测定了标准土壤样品(GBW08303)中砷的含量,与证书推荐值一致。同传统酸溶法相比,碱熔法测定值可靠。实际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8.2%。  相似文献   
15.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采用沼气工程和人工湿地的工艺,治理南平长富第二十六奶牛牧场污水,分析系统各阶段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的处理,对N、P、BOD、COD及SS去除效果显著。同时,通过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栽种,增加经济收入,解决奶牛场青饲料,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以期为奶牛场的污水处理提供模式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控释肥料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行研制的5种控释肥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控释肥料对大白菜的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N、P、K比例和等养分量处理下,控释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和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普通肥料1次性施用相比,控释肥料处理增加产量5.8%~16.9%,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3.2~13.6,3.2~10.3和9.2~19.4个百分点:与普通肥料分2次施用相比,控释肥料处理增产3.8%~14.7%,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8~10.4,1.5~7.1和-1.0~9.2个百分点.此外,控释肥料对大白菜的品质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10个乡镇38个茶园表土及相邻的林地进行调查,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每年平均下降0.031个单位,由林地土壤的4.81下降到茶园的4.1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与林地相比,茶园土壤pH在4.0~4.5区间的样本比例增加27.0%,pH<4.0样本比例增加36.8%,并显著提高交换性酸、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含量。林地转为茶园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0.29 g·kg-1、33.39 mg·kg-1、59.06 mg·kg-1、29.75 mg·kg-1,土壤C∶N下降5.67,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随着茶园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pH变化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pH若下降1个单位,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平均可累积63.92、52.45、55.84 mg·kg-1,其中茶园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已达到环境临界值,存在对环境造成磷素污染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并进行针对性配方施肥,可减缓茶园土壤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本文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化状况的影响,通过采集闽南和闽北茶叶主产区11个代表性茶园土壤及其对照自然土壤,进行实验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土壤养分肥力有重要的影响;植茶土壤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尤其是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是对照土壤的5.2倍和1.5倍。植茶土壤pH为4.36±0.34,比对照土壤pH值下降了8.8%;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pH下降程度减缓,但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加剧土壤pH下降幅度。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pH值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现线性增加,促进了土壤酸化和降低了土壤肥力。研究结果为制定具有较好针对性的茶园土壤培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有机无机茶叶专用肥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专用肥3年后茶叶产量比习惯施肥可提高5.6%~23.0%;芽头密度、百芽重和叶片厚度都高于习惯施肥;茶叶品质也明显提升;同时施用茶叶专用肥还增加了茶园土壤肥力、减轻土壤酸化和减少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高;施用专用肥2效果好于专用肥1;所以有机无机茶叶专用肥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