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黔油18号是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03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贵州省重点推广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2.
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2号经在贵州各地多年的制种技术研究和实践,总结其育苗移栽和直播的制种技术,规范从播种育苗至收获期间的培育壮苗、大田管理、拔除母本可育株,栽培调控,收获等环节的技术工作,确保种子质量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73.
甘蓝型油菜DH系培养技术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消毒处理方式、培养基成分和胚状体培养方法对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方法]以B5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蔗糖、琼脂及不同激素组合进行试验,对油菜DH系的组培技术进行优化。[结果]含2%Cl-的NaClO消毒15 min与0.1%HgCl2消毒10 min培养效果较好,都能达到良好的消毒和产胚效果;在游离小孢子提取的过程中,B5液体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2%时能达到较好的产胚效果;小孢子培养首先在32℃暗培养5~7 d,然后25℃暗培养12~15 d,最后25℃振荡暗培养3~7 d胚状体就可完全成熟;1/2 MS培养基(附加1.2%琼脂+0.02%NAA+2.0 mg/L6-BA+3.4 mg/LAgNO3+2%蔗糖)有利于胚的分化和苗的形成,其褐化程度小,玻璃化程度低。[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甘蓝型油菜DH系的规模化生产及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4.
一疫苗的免疫接种方法疫苗的免疫方法可分:群体免疫法(气雾、饮水、拌料)和个体免疫法,如注射、刺种、点眼、滴鼻等。1注射法  相似文献   
75.
饶勇  刁攀琏 《种子》1997,(3):38-40
利用两系杂交种转育不育系过程中,对F_1、F_2及兄妹交1~4代进行育性观察,验证了S_(45)AB和117A不育基因在新不育系中,仍稳定以两对重叠隐性基因控制不育性,并探索了不育系转育方法。  相似文献   
76.
77.
肖华贵  陈静  李超  饶勇  周介雄  代文东 《种子》2005,24(4):88-90,93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品种黔油12号制种产量与行比(母本群体)、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定量关系,分析四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不同制种产量水平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四因素对制种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行比(母本群体)>钾肥.制种产量达到5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x2(纯氮)14.10~15.20kg/667 m2,x 3(速效磷)7.02~7.86kg/667m2,x 4(速效钾)6.07~7.01 kg/667m2;制种产量达到60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8),x 2(纯氮)14.92~16.08 kg/667 m2,x 3(速效磷)7.59~8.51 kg/667m2,x 4(速效钾)6.63~7.69 kg/667m2.  相似文献   
78.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的F1代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2月底,当供体植株的第一朵花开时,取长度在2.5~3.5mm的花蕾通过离心分离出小孢子,并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浅层培养诱导胚状体产生,培养30天左右,可见到多种类型的胚状体产生.其中,黔杂991、黔杂271和黔杂18分别诱导出了30个、12个和2个胚状体,其余组合未能产生胚状体.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培养密度和不同生理状态,其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频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9.
李超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毛堂芬  徐涵 《种子》2004,23(6):68-70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组合)的F1代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在NLN-13培养基中诱导胚状体发生,将胚状体放置于含有多菌灵和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①20mg/L浓度的多菌灵和链霉素可以提高胚状体的成苗率.②将胚状体接种于含有0.05mg/L 2,4-D和0.01mg/L6-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愈伤组织能快速分化形成不定根和丛芽.  相似文献   
80.
油菜需肥特性及施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杂交油菜各生育阶段的需肥特性及各生育期的施肥方法,并提出了油菜的施肥要点,为大面积油菜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以期促进油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