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突变体蛋白(heat-labile enterotoxin,LTRG)对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疫苗经不同途径接种效果的影响.以NDV LaSota株作为共免疫原,与LTRG重组蛋白经滴鼻、口服及肌肉注射三种途径接种雏鸡,通过血清IgG抗体、HI抗体及粘膜分泌型IgA抗体水平变化,评价不同途径接种LTRG对NDV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三种途径接种,LTRG均能显著增强NDV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免疫雏鸡血清抗体和粘膜抗体水平均高于NDV疫苗单独免疫组;②LTRG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滴鼻接种最显著:二、三免后LTRG+NDV滴鼻组与NDV组血清IgG、粘膜IgA差异均显著(P<0.01、P<0.05);LTRG+NDV口服与NDV组血清IgG差异不显著(P>0.05)、粘膜IgA差异板显著(P<0.01);LTRG+NDV肌注与NDV组IgG差异不显著(P>0.05)、粘膜IgA差异显著(P<0.05);③三种免疫途径比较: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均不明显(P>0.05);滴鼻、口服免疫可诱导雏鸡产生较高的粘膜IgA抗体、血清HI抗体.由此可见:LTRG粘膜佐剂对NDV疫苗免疫增强作用,以粘膜(滴鼻、口服)途径接种效果最为显著,能诱导高水平的粘膜IgA抗体及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72.
研究通过比较三株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探究lmo2193基因对单增李斯特菌环境应激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EtOH浓度、pH、NaCl浓度条件下的生长趋势,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缺失株的生长速度明显较野毒株、回补株生长缓慢,缺失株对42℃和4.5%无水乙醇(EtOH)胁迫条件下的耐受性明显低于野毒株、回补株。表明LM90SB2菌株lmo2193基因的缺失会降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探究寡肽转运蛋白在单增李斯特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马勋 《花卉》2010,(9):27-27
(一)案头菊 案头菊花采用喷洒矮壮素,能使菊花植株变矮,人多数高度不超过20厘米。怎样才能培育出案头菊呢?首先要选好菊花插穗,即为植株健壮,茎杆节间短、叶片肥厚、花朵大且色泽艳丽的品种,例如桃李争艳、麦浪、金牡丹、独立寒秋、高山积雪、绛红袍等。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从扩展莫尼茨绦虫中克隆β微管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扩展莫尼茨绦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该cDNA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的寻找、编码氨基酸的推导、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以及蛋白二级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获得了1个扩展莫尼茨绦虫新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571 bp,编码444个氨基酸,与日本血吸虫的β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78.6;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9.6 ku,等电点为4.96;1 -4位氨基酸MREI为β微管蛋白转录后调控信号,140~146位GGGTGAG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在99~106位和391~410位存在两个典型的β微管蛋白保守区;亚细胞定位分析其为细胞的骨架蛋白.[结论]获得了扩展莫尼茨绦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为了获得具有反应原性的重组蛋白,以该蛋白建立初步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RT-PCR从猪粪便中克隆了戊型肝炎病毒(HEV)ORF2与急性期血清反应的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将该片段插入pET-32a表达载体,命名为pET32a-ORF2-62,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0mmol/L 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其反应原性,并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所获目的蛋白。结果,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 600,Western-blotting显示重组蛋白与HE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经方阵滴定确定最佳包被浓度为7.7mg/L,血清最佳稀释比为1∶40。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HEV重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此方法的建立为戊型肝炎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6.
采用Ni-NTA His.Bind方法纯化pET-28a-ApxⅣ2表达蛋白,以羧化乳胶为载体,经化学交联法致敏乳胶,对致敏条件优化后进行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在pH 4.7的PBS缓冲液中,乳胶浓度为2%、蛋白质量浓度为1.5g/L,偶联8h后制备的致敏乳胶凝集反应最好,致敏乳胶抗原无自凝现象;与副猪嗜血杆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血清不发生凝集;批内重复、批间重复试验很稳定;阳性血清敏感性可达1∶32。对比试验中与ELISA方法的符合率为80%,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相符。结果表明,试验初步建立了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毒素抗体的乳胶凝集方法,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
为分析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分离株与疫苗株的血清型和ompH基因差异,本研究利用PCR方法鉴定其血清型,并克隆、测序ompH全长基因,用DNAMAN、DNAStar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疫苗株血清型为B型,标准株血清型为E型.分离株和疫苗株ompH基因编码氨基酸有2个缺失和2个突变,同源性为99.4%.研究表明ompH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氨基酸的缺失和突变可能使抗原表位发生变化,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为使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的毒性丧失或减弱的同时仍保留其较强的免疫原性,本实验通过PCR和重叠-延伸PCR扩增,制备了突变体LTR72/G192的基因片段,经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表达载体pLTR72/G192阅读框架正确,而且相应位点氨基酸获得了替换。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出突变体重组蛋白为约30 ku和10 ku的两个蛋白带,与LTA、LTB亚基分子量相吻合。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两个蛋白亚基均可与His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目的蛋白经纯化后进行ADP-核酸转移酶试验及Patent-mouse毒性试验检测其酶活性与毒性,突变重组蛋白与野生型LT相比其酶活性和毒性均明显降低。纯化的目的蛋白与鸡新城疫病毒弱毒疫苗联合一起经滴鼻免疫鸡,ELISA结果显示,突变体LTR72/G192能辅助新城疫疫苗在血清和黏膜中产生较高滴度的抗新城疫病毒的IgG和IgA。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毒力岛1(LIPI-1)和毒力岛2(LIPI-2)的基因及致病性。利用PCR方法对8株分离株LIPI-1和LIPI-2进行基因检测,小鼠腹腔接种分离株菌悬液5×10~7 CFU/只,进行致病性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LIPI-1的6个毒力基因除actA基因检出率为50.0%外,hly、prfA、plcA、plcB、mpl的检出率为100.0%;LIPI-2中inlA、inlB、inlC基因检出率为100.0%,inlD和inlE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7.5%和75.0%,inlF和inlG毒力因子基因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50.0%和37.5%。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8株分离株均能致死小鼠,致死率在50.0%~100.0%。其中,LM5567和LM5570在5 d内全部死亡,致死率为100.0%,表明这2株菌对小鼠有强致病力。说明LIPI-1基因检出率高于LIPI-2的基因检出率;菌株的致病性与毒力岛基因的携带率无明显相关,但分离株对小鼠均有致病性,提示食品安全不容忽视。本研究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携带率与致病力的关系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80.
2005年5月份,从石河子郊区某养殖场送检的以纤维素性腹膜炎为主要剖检变化的濒死蛋鸡中,分离到2株牛链球菌,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细菌分离 无菌取濒死蛋鸡的肝脏、心血、脾脏,划线接种于5%兔血LB平板(按常规方法配制),37℃培养24 h,观察结果,并挑取单个菌落做纯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