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传统方法评价结果失真度高、新标准下我国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未知等问题,在新出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下,利用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对我国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改进物元可拓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设施菜地土壤污染等级以清洁(43.9%)、尚清洁(48.8%)为主,部分样点出现轻度(4.9%)、中度(0.8%)和重度(1.6%)污染,其中Cd、Cu为主要影响因子。在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改进物元可拓模型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评价方法结果更为合理,对进一步防控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且具有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42.
以江苏省1996-2009年耕地变化为例,利用粒子群算法(PSO)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标准支持向量机(SVM),并结合增量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R)和逆学习算法的特征,构建粒子群算法-在线学习SVM(PSO-OSVM)耕地变化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江苏省耕地变化进行预测,以期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SO可以有效收敛SVM内部参数γ和σ达到全局最优解;PSO-OSVM模型的内外精度和总精度均高于GM(1,1)、BP神经网络模型,且优于PSO-SVM模型.说明PSO-OSVM是一种有效的耕地变化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3.
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灌丛群落退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的恢复重建和分类经营的方法和途径,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在相关指标调查的基础上,选择8个指标因子,建立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综合评定指数,评判拉萨半干旱河谷砂生槐群落灌丛退化程度。结果表明:1)砂生槐群落盖度<10%,退化指数为0.78,属于极度退化;群落盖度10%~30%,退化指数为0.61,属重度退化;群落盖度30%~60%,退化指数为0.49,属中度退化;盖度≥60%以上,指数为0.27,属轻度退化。2)在极度退化地段应采取植被重建,人工进行恢复;重度和中度退化的可采用人工促进和封育措施来控制干扰强度,改善干扰方式,促进自然恢复;对于轻度退化的可采用轮牧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44.
在大豆盛花期和结荚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达到最大值,比苗期增加30%.玉米区土壤在同一时期水稳性团聚体也达到最大值,比苗期增加23%.但在收获期,大豆区水稳性团聚体比苗期增长16%,而玉米区却减少33%.大豆区团聚体(0.5-1mm和1-2mm粒径)对水的稳定性指数比玉米高17.5%.从水分能量观点出发,易于被作物从中吸收有效水分的0.05-0.01mm和0.01-0.05mm的孔径孔隙,大豆区始终高于玉米区.作物吸收水分较困难的>0.05mm和<0.005mm孔径孔隙,在大豆生育期中迅速减少,至收获期仍低于玉米区.  相似文献   
45.
土壤碳排放量测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呼吸作为碳的主要输出途径和CO2的重要源(汇),对于它进行精确、系统的测定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的LI-8100自动土壤CO2流量系统测定土壤碳排放量技术,对于研究森林土壤、农田土壤和草地土壤碳循环问题,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46.
利用 LI -8100A 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于2013年7月和11月对西藏色季拉山两种最典型天然林分(急尖长苞冷杉和林芝云杉)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水热因子对土壤昼夜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土壤昼夜呼吸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昼高夜低。高峰值出现的时间在午后14:00-16:00之间,最低值出现在凌晨4:00-6:00之间。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7月、11月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幅分别为1.64,0.75,1.22,0.11μmol/(m2·s)。夏季(7月)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高于冬季(11月),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土壤呼吸速率高于林芝云杉群落。急尖长苞冷杉夏季(7月)土壤昼夜呼吸速率差异极显著,而冬季差异不显著。昼夜间土壤呼吸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夜间呼吸速率为自变量构建的幂函数方程(7月)和三次曲线方程(11月)来描述。土壤昼夜呼吸速率与地表下5 cm 处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曲线方程来描述,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次曲线方程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47.
 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对保证承载能力、行驶质量和使用性能至关重要。结合安徽省省道328线改建工程着重介绍AC-13I型沥青砼路面上面层施工中原材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方法,供其它公路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8.
藏东南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交通、通讯、服务接待设施等旅游资源开发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分析了谊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稀缺、环保意识不强、可进入性差等同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9.
藏东南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西藏江南"的藏东南包括林芝和昌都2个地区.根据全国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藏东南共有2437个旅游资源单位,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148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四、三级)1553个,普通级旅游资源(二级)736个.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结果表明,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林地>草地>耕地,且三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地和林地的全钾含量相差不大,速效钾含量林地>草地>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0~10 cm深度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且三者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土壤中的碱解氮平均含量最大,耕地的含量最小。耕地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19.47 mg/kg)显著大于草地(5.73 mg/kg)和林地(5.19 mg/kg)平均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长期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提升尼洋河中上游流域流域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为改良该区域的土壤效应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