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栽桑学组一行10人(分为两个小组),从1991年7月25日至8月2日到清远市的清郊区、阳山县、英德县,韶关市的乳源县,仁化县进行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考察期间得到有关市县丝绸公司(蚕桑生产办公室)、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支持。并分别派出有钟秉廉、宋春娥、罗定俊、肖鉴崇、余德瑞、陈树林、蓝日均、杨炳权、李信刚、何庆中等先后随同进行考察工作。考察地区有清郊区的桃源镇、浸谭镇、白湾镇;英德县的渔湾镇、岩背乡;阳山县的太平镇、黎埠镇;乳源县的大桥镇、侯公渡镇;仁化县的长江镇、丹霞区等。考察目的是:通过参观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CpG DNA这些年的研究资料进行梳理概括,对CpG DNA未来在畜禽疫苗研制领域可能的应用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一) 我省桑树品种资源的现状我省蚕桑生产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无论山区、丘陵、平原、河滩、海岛等地均有桑树的分布,在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影响下,形成了适应我省条件的各种桑树类型,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不少优良的地方品种。如有关科研、教  相似文献   
14.
1972——1974年初步调查。认为,本病是桑树的一种新病害,而把病名叫做桑青枯病。1972年10月,先后在顺德县勒流公社、南海县九江公社发现这种病害。该病的症状是失水而急剧凋萎,似青枯,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菌为害的青枯病。本病是一种新的桑树病害,国内外尚未有报导。1973年,又到勒流公社调查,勒北大队、勒南大队、大晚大队反映,早在1969年就有此病发生,但一直未受人所注意,1972年以后,为害迅速而带有毁灭性。勒北大队槎冲3队1973年有桑地面积为130亩,发病面积占80多亩,其中受害严重面积占20多亩。我们在7亩发病严重地上随机抽查了共6行桑,442株,死亡255株,达57.7%。又如南水大队,1973年全大队桑地面积是280亩,发病地占80多亩,该大队第四生产队,用发病迹地播种桑苗,播下不到半年,发病率几乎达30%。1974年,会同佛山地区经作局粗查该地区的发病情况,已知本病在南海九江、中山古镇、顺德勒流、杏坛、均安、沙滘、伦教及广州市郊都有发生。而近两年已扩展到湛江地区、惠阳地区及佛山地区的新区。  相似文献   
15.
全国桑树品种资源和选育种科研工作座谈会指出:“我国是栽桑养蚕生产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桑树分布极为广泛,生态环境复杂,有着丰富多采的桑树品种资源,其中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因此,对国内外桑树品种资源必须广泛搜集,妥善  相似文献   
16.
一、“试11号”选育过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在桑树新品种选育过程中,我们提出的目标:发芽期早,生长期长,发条多,耐采伐,再生力强,叶片大而厚等,对不同土壤和不同年份气候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伏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考察组从1989年8月17日至8月23日到茂名市、化州县、高州县进行为期七天考察活动,考察期间得到市、县丝绸公司领导支持,并分别派出冯国权、陈宝华、王国文、叶学林、黄德林等同志随同考察。考察组分别到化州县石滩劳改农场,那务镇的新屋云朗和壶垌蚕桑站;高州县的泗水、曹江进行实地参观、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技术总结和交流,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两县蚕桑本来就是老蚕区,由于各种原因,前几年均出现蚕桑生产滑坡的现象,但从1988年开始回升。化州县:1988年桑地面积11,000亩,收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苏省滨海盐碱区2个县级市4个行政村133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农户盐碱地改良技术选择意愿与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农户特征、家庭特征、政策导向、社会环境4个方面分析农户选择盐碱地改良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丰、东台2市以秸秆还田为代表的化学生物改良技术普及率较高;家庭农业人口多,农业纯收入大的农户更加意愿进行盐碱地技术改良;非农就业情况影响农户盐碱地改良的行为决策;农业政策诸如补贴、农业保险、贷款因素等对改良技术选择的影响有限;东台、大丰2市影响农户盐碱改良技术的意愿的因素大体一致,部分因子在影响方向和显著程度上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民对古树名木保护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是北京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中通过建立多项Probit回归模型,探讨北京市民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市民的平均支付意愿较低,且其受教育程度、职业状态、收入水平、居住区域等个人基本特征以及必要性和参与意愿对其支付意愿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年龄、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满意程度则对其支付意愿产生了负向影响。基于此,文中认为应当将古树名木的自身价值与人们的生态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相结合,加强公众宣传和引导,强调公民个人责任和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对于古树名木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20.
巴尔楚克羊是著名的肉毛兼用型地方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耐粗饲、肉味鲜美等优良特性,在新疆享有盛名。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了外貌特征明显、遗传性能稳定的肉毛兼用型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