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健康卫生,还要求口感好.生猪从宰前运输、进场验收、静养观察、宰前喷淋、屠宰操作、同步检验、检疫直至产品出场整个环节,很多因素都会对猪肉品质造成不良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生猪屠宰环节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以期为规范生猪屠宰、提升猪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测定了长江支流贵定与干流合江和宜都3个群体57尾中华倒刺鲃细胞色素b基因5'端971 bp序列以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发现21个变异位点和13个简约信息位点,检测到1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7820和0.0025,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合江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036),宜都其次,贵定最低.在NJ系统树上没有出现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聚群,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的个体间(61.16%).宜都和合江群体间的Fst和Nm值分别为0.0974和4.6329,但贵定群体与合江和宜都群体间的Fst值分别为0.4549、0.4875,Nm值分别为0.5991、0.5256,表明长江干流2个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低,可视为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体;而支流群体没有遗传变异,且与长江干流群体间出现高度分化,可能是由贵定特殊地理条件使基因交流受阻所致.中性检测表明,宜都群体在约为7.6万~3.0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发生过种群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23.
测定了采自中国胶州湾赤潮异弯藻X2藻株18S rDNA ITS区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37条同源序列,分析序列特征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发现534bp序列中有可变位点16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可变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分别占全序列的3.0%和0.19%,序列间相似性为97%,A+T含量(47.8%)略小于C+G含量(52.2%)。在分子系统树上,全部序列聚类在一起,遗传距离在0.0000~0.0242之间,说明全部赤潮异弯藻遗传多样性极低。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较大制约,而人为因素如船只压舱水等则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选用栽植在青枯病病圃和无青枯病地上的三个抗青枯病品种:桑抗6号、桑树抗7号、抗青10号和一个青枯病敏感品种:塘10×伦109为材料。以丙酮抽提其根、茎混合干物,用圆滤纸片法测定其丙酮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的抗菌活性,研究抗病品种和非抗病品种的抗菌物质间的诱导差异。结果发现:健株的丙酮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无抗菌活性,病株的丙抽提浓缩液对青枯病菌有抗菌活性,且因品种不同其抗菌活性存在差异,其顺序为抗青10>桑抗7号>桑抗6号>塘10×伦109,表明:罹病桑树由于青枯病菌感染而诱导产生某些抗菌物质。薄板层析(TLC)分析表明:桑树品种不同,其抗菌物质的谱带有差异。用无土栽培悬浮菌液接种法测定四个桑品种抗青枯病的能力与其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青枯病病菌的抗菌活性大小完全一致,说明桑树抗青枯病的能力与其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有正相关倾向。  相似文献   
25.
桑树是蚕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养蚕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树产量的高低、品质之优劣与栽培环境、栽培技术关系密切,但桑树品种的种性,种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育种的实践证明同等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一个优良的桑品种,对增加叶产量、增产蚕茧,提高茧丝质品质和蚕种的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控制权配置不明确、营销水平落后是制约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最大化发展的两大因素,研究利用演化博弈论的复制动态模型分析了林农与管理者的控制权配置问题,结果表明:为实现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最大化,林农应该加强监督,在合作社初期积极参与合作社的管理与决策,管理者应该具备大局观与责任意识.此外,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提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利用反向归纳法求解该模型提出一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对林产品的定价方法以期实现合作社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7.
通过钝化实验研究了在污泥中添加不同质量比(0、5%、10%、15%、20%、25%、30%)的凹凸棒石后制备的污泥-凹凸棒石共热解生物炭对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在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污泥-凹凸棒石共热解生物炭后,土壤pH值随凹凸棒石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也整体呈现出上升的状态。加入污泥-凹凸棒石共热解生物炭钝化处理后,矿区污染土壤中Cu、Cd、Ni、Zn、Cr的TCLP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钝化效率分别为94.71%、95.60%、91.75%、99.03%、96.65%;除Cu的DTPA提取态含量增加了5.93%~24.97%外,Cd、Ni、Zn、Cr的DTPA提取态含量也均有所降低,钝化效率分别为94.32%、94.75%、86.63%、90.02%、92.54%。酸溶态的Cd、Cu、Ni、Zn、Cr也向更加稳定的残渣态转化,其修复效率分别为42.50%、33.87%、57.92%、33.74%、42.36%,重金属的4种形态之和与重金属总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一致率为82%~105%。根据土壤管控标准风险等级,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处理后,Cd、Cu、Ni、Zn、Cr均保持在低风险水平。Cd、Cu、Ni和Zn的潜在风险指数降低,虽然Cr的潜在风险指数有所升高,但是在所有处理条件下Cr的污染等级均为轻度。研究表明,在污泥中添加凹凸棒石增强了污泥生物炭对重金属的钝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