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高油玉米新品种龙育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龙育2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于1999年育成的高油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日数121 d,需≥10℃积温2 430℃左右,具有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商品品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影响玉米茎秆强度高低的重要因素,选用3个不同抗倒伏类型玉米品种对茎秆地上部第三节抗穿刺强度与茎秆形态性状、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穗位高和节间短轴直径比其它形态性状有更大差异,抗倒性强的德美亚1号的抗穿刺强度最高,抗倒性弱的垦玉6号地上部第三节茎皮的酸性木质素、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说明茎皮抗穿刺强度与穗位高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选育玉米抗倒伏品种时,应对这3个主要特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3.
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玉米新类型。发展高油玉米是一项跨世纪工程,它将为我国带来多方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此,概述了高油玉米的应用转化途径,研究并分析了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及经济效益;同时,阐述了高油玉米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44.
以WBA31×K4138构建的DH群体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采用P1、P2与DH群体3世代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模型,对玉米乳熟期茎秆木质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探讨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遗传符合3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44.91%,多基因遗传率为43.94%,多基因效应比较明显,主基因总加性效应小于主基因间互作效应。因此,在育种时既要注重基因间的加性效应,又要考虑基因间的互作,同时要加强微效多基因的效应累加。  相似文献   
45.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从玉米茎秆形态性状、质量性状、解剖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茎秆性状与抗倒伏之间的关系,并对近几年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增强对玉米抗倒性的认识以及玉米抗倒伏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玉米新品种龙育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选育的,组合为T056×T123。该品种属于早熟玉米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在适应区青贮生育日数117 d,需≥10℃活动积温2 300℃左右,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种植。  相似文献   
47.
部分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15份高油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以黑龙江省6个常用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系统地比较分析15个高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高油玉米自交系BY812、BY815、GY798、GY237多数产量性状的GCA较高,就产量而言应视为优良自交系。高油系GY302、GY923、GY1007多数产量性状的GCA较低,用这些自交系做亲本,选育高产组合的概率不大。大多数高油系与81162、444间的单株产量总配合力效应值为正值,而与434、红玉米间的总配合力效应值多为负值,说明多数高油系的适宜的组配方向为Reid系统和唐四平头系统。高油系BY832、BY815与6个测验种间的总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值.是黑龙江省今后需重点应用的高油系。而GY302、GY462、GY923、BY807与6个测验种间的总配合力效应值均为负值,在黑龙江省难以组配优良杂交种,需进一步探索其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48.
通过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杜蒙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同时利用龙育1号、东青1号研究青贮玉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范及饲用青贮玉米高效饲料配方,为杜蒙县畜牧业发展中饲料资源不足和解决饲料质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玉米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玉米品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不同遗传来源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品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筛选出一批抗弯孢病菌的品种和自交系,为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0.
高产优质青贮高油玉米龙育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育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特用玉米研究室于1998年选育而成的青贮高油玉米.其母本育106来源于KN6×950216,其中KN6为俄引自交系、950216为自选系.父本Gy798为中国农业大学高油系.龙育1号2003年通过全国牧草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