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3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疆乌伦古湖湖拟鲤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采集的1 033尾标本,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退算材料,对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湖拟鲤种群雌、雄个体均由7个年龄组(0+~6+龄)组成,相同年龄组雌鱼个体显著大于雄鱼.雌、雄鱼体重与全长表现为异速生长:W♀=0.9×10<-6TL3.4606,W♂=1.0×10-6TL3.964.用退算全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雌性TL∞=300.9 mm,k=0.181 9/y,t0=-0.843 2y;雄性TL∞=271.8 mm,k=0.197 4/y,t0=-0.636 6 y.体重生长参数为:雌性W∞==339.5 g,k=0.181 9/y,t0=-0.823 9 y;雄性W∞=-186.0 g,k=0.196 6/y,t0=-0.645 0y.生长特征指数为:雌性 =9.708 9;雄性 =9.587 5.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6.0龄和5.6龄,拐点时全长和体重分别为214.2 mm,104.3 g和192.5 mm,55.5 g.与20世纪90年代种群相比,乌伦古湖湖拟鲤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呈现出个体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体盐度上升、SO42-和CL-含量升高以及种间饵料生物竞争加强.  相似文献   
42.
武汉市南湖的环境现状及生态恢复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7月至2004年4月对南湖的生态环境、渔业养殖状况和大型底栖动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对水质主要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其形态萎缩严重。水质受到污染已呈重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鱼类养殖面临危机;南湖的生态恢复应该从控制污染源、湖内培植大型水生植物、调整鱼类放养结构、底泥疏浚和环保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武汉南湖四季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5个采样点共鉴定出原生动物20种,主要优势种类是放射太阳虫(Actinophrys sol)、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急游虫(Strombidium viride)和河流筒壳虫(Titinnidium fluviatile)。原生动物季节变动明显,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夏季最大28 867 ind./L,秋季24 667ind./L,春季24 400 ind./L,冬季最小为20 667 ind./L;生物量则依次为1.44、1.23、1.22、1.01 mg/L。5个调查站点原生动物周年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Ⅱ站26 250 ind./L、Ⅳ站25 750 ind./L、I站25 667 ind./L、Ⅲ站22 583 ind./L和Ⅴ站22 500 ind./L;生物量依次为1.31、1.29、1.28、1.13和1.12mg/L。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在不同饲养温度下脊椎骨中与骨发育和生长有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设置4个温度组(15、20、25、30℃),以15℃为对照,饲养28 d后,统计分析饲养前后各组体长和体质量的变化,并提取脊椎骨的总RNA。随后基于比较转录组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p4、bmp2b、bmp7a、smad4、smad7、gdf8和sox9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各组内饲养前后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均无显著性变化;各组饲养前后的平均体长无组间差异,平均体质量在20℃和15℃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但25℃和30℃组的显著升高,且体质量的增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bmp4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bmp2b在25℃和30℃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bmp7a的表达量随温度的升高有上升趋势,25℃和3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组。smad4、smad7和sox9a的变化趋势相似,从15℃升到25℃时表达量增多,水温升高到30℃时,表达量下降。gdf8在15℃时被显著抑制,温度升高,表达量明显增多。综合本研究结果可初步推...  相似文献   
45.
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乌伦古湖设置28个采样点按季度对底栖动物采样。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83种,其中寡毛类14种,水生昆虫58种,软体动物7种,其他类4种。年均密度为1048ind/m2,变幅为70~2480ind/m2;年均生物量为10.76g/m2,变幅为0.48~52.53g/m2。根据底栖动物的观测数据,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生物指数(H′)、Goodnight修正指数(GB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Chandler′s生物记分制(CS)和综合生物污染指数(BI)对乌伦古湖水体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乌伦古湖水质整体属于轻度污染。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如73公里小海子、骆驼脖子、海滨浴场和吉力湖等处样点水质相对较差,处于中污染水平;投放牛羊粪养殖鱼种的吉力湖后泡子则为重度污染水平。利用底栖动物对乌伦古湖水质的生物学评价结果与理化指标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6.
陈莉莉 《当代水产》2021,(4):38-39,4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晚的晚宴和温泉,希望能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湖北至正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荣克明上台和在场的各位来宾作晚宴祝酒辞。2021年3月9日,来自五湖四海的120多位天辰大水面客户,参观完天辰产业基地后,接着出发咸宁碧桂园凤凰温泉酒店,共同参加天辰生物第三届大水面生态技术交流会。据悉,咸宁碧桂园凤凰温泉酒店地处14,000年原生态温泉腹地.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而水产动物营养性疾病之鱼类脂肪肝的发病也逐渐迅猛起来,逐渐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实验拟通过高脂饲料诱导建立斑马鱼营养性脂肪肝模型,为鱼类营养性脂肪肝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实验分别以基础饲料和16%高脂饲料投喂1月龄斑马鱼,在投喂后第14、30、90天3个时间点取样,采用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masson染色组织切片观察斑马鱼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 RT-PCR)检测斑马鱼肝脏脂合成及脂解相关基因: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胆固醇调节元件1基因(SREBP1)、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诱导细胞死亡脱氧核糖核酸裂解因子样效应因子基因(CIDE)、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HSL)、甘油三酯水解酶基因(ATGL)的表达水平;采用甲醇–氯仿法提取斑马鱼肝脏脂肪并检测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显示,在高脂饲料诱导第30天,光镜下可见发生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脂合成基因显著上调,甘油三脂的含量显著增加;诱导第90天,经透射电镜及masson染色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证实,斑马鱼肝脏组织由于纤维化病变而使得肝组织功能受损,肝脏的脂合成基因及甘油三脂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实验设计的高脂饲料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显著,30 d的投喂即可诱导发生脂肪肝,90 d投喂斑马鱼肝脏出现肝纤维化,此过程中肝脏脂合成基因表达量及甘油三酯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斑马鱼肝脏的损伤是由高脂饲料诱导的脂肪大量堆积而引起的,该营养性模型的成功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构建斑马鱼高脂模型的缺陷,为研究鱼类营养性脂肪肝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