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新疆小麦籽粒黑胚病及病原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新疆28个县(市)的小麦黑胚病粒进行病原分离,认为引起小麦黑胚病的病原由Alternaria tenuis, Bipolaris sorokiniana, Fusarium spp, Cladosporium spp,和Rhizoctonia spp等组成.其中以Alternaria tenuis为主,Bipolaris sorokiniana次之.病原接种和回接试验表明,Alternaria tenuis对小麦的致病性弱,Bipolaris sorokiniana的致病性强,寄主范围广,是引起小麦苗期根腐病的主要病原之一.Bipolaris sorokiniana的pH值范围广,在pH4.6~7.8下,最适宜该菌生长.同时土壤的含盐量对该菌的生长影响显著,0.1;的含盐量促进病原的生长,但10;的含盐量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间斑寇蛛生活习性之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斑寇蛛(Latrotectus tredecimguttatus)雌蛛平均体长10.92 mm,头胸长4.18 mm,腹长8.19 mm,头胸部褐色、紫褐色或黑色,呈梨状或坛状,腹部卵圆形或倒桃形,黑褐色;雄蛛平均体长4.52 mm,头胸长2.08 mm,腹长2.82 mm,头胸部色同雌蛛,腹部卵圆形,褐色或黑色,背面前缘有一后凹弧形斑,往后有3列各4块黄色斑.生活于荒坡、农田,在石缝、土洞、低矮植物丛近地面处织不规则网捕食各类昆虫,以直翅目、鞘翅目昆虫居多.5~6月交配,雌雄蛛以腹对腹姿势、头尾方向一致地悬吊在网上,雄蛛以左、右触肢轮流交配,全过程约1.5 h,配毕雄蛛迅即离开,雌蛛并不追赶,未发现雌蛛追杀雄蛛.母蛛于5~8月产卵,7~8月为产卵高峰期.卵袋呈圆球形,略似桃状,淡褐色至棕色,袋壁较厚,内层为白色绒状丝,平均体积13.2 mm×12.0 mm×11.6 mm,每袋内含卵201.1粒,1只母蛛平均织卵袋2.68个,总产卵数539粒.5~7月所产卵经发育成小蛛直至走出卵袋,约需30 d;7月下旬至8月所产卵,当年发育成小蛛,不离开卵袋,至次年3、4月间走出卵袋.室内饲养的成年雌蛛多在9~10月间死亡,未见成年雌蛛越冬;当年7~8月从卵袋中孵出的小蛛,至10~11月进入蛰伏状态,在土缝、洞隙或枯草叶簇中越冬.当年5月所产卵,从发育成小蛛算起,寿命为120~150 d;7~8月所产卵,发育成小蛛后要在卵袋内越冬,寿命300~360 d.  相似文献   
63.
新疆苜蓿菟丝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菟丝子是苜蓿田中最常见的一年生寄生性恶性杂草,是世界性的杂草检疫对象.近年来由于对引种苜蓿种子的检疫检验重视不够,以及苜蓿地田间管理粗放等原因,菟丝子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对草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在对苜蓿菟丝子进行了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菟丝子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等.并系统的提出了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较为有效的菟丝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4.
警惕南美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 (Meyrick)在中国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80%~100%。该虫首次于2017年在新疆伊犁被发现,寄主植物为露地鲜食番茄,之后又在云南临沧发生,寄主植物为保护地鲜食番茄。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广泛,有9科约40种,并极易随农产品(尤其番茄)的贸易活动/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严重威胁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发展。文章概述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分布范围、生物学习性、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趋势,并从物种鉴定、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采用Tabashnik的域性状指标分析了新疆MEAM1(Middle-East-Asia-Minor l)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不同致死率下的抗性发展速率,同时测定了抗性种群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在30%~50%较低的选择压力下,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连续汰选8代后,对吡虫啉的抗性上升28.01倍,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429 7。假设田间种群现实遗传力为实验室筛选估算值的1/2,即h2=0.214 9,对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速率估算结果表明:在药剂选择压力为50%~60%下,若使其对吡虫啉的抗性增长10倍,则需要生长10~8代;而在药剂选择压力为70%~90%下,若使其抗性增长10倍,则仅需要生长6~4代。表明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吡虫啉产生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显示:抗性种群对同类型的杀虫剂吡虫清和噻虫嗪分别产生了10.78倍和4.75倍的中等至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毒死蜱、吡丙醚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对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和乙基多杀菌素等杀虫剂则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6.
选用陆地棉品种中棉42和新陆早36为材料,测定了开花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两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7~21 d急剧下降,其中中棉42在开花21 d后趋于平缓,新陆早36在开花21 d后仍下降明显,在开花后28 d才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在开花后7~14 d下降,至开花后14 d又急剧上升,开花后21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开始快速下降,开花后35 d时可溶性糖含量最小,此后趋于平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在开花后7 d较低,开花后14 d和28 d左右是棉铃发育中 IAAO活性的峰值,开花35d后两品种棉花 IAAO活性都在降低并且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7.
棉花脱叶是机械化采棉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提高机械化采棉的采摘率和作业效率 ,降低含杂率 ,2 0 0 1年引进美国康普顿化学有限公司的棉花脱叶剂哈威达 ( Harvade) 2 5 F在南疆棉区进行试验 ,田间应用效果良好。由于新疆南、北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 ,棉花品种和栽培方式也明显不同 ,因而 ,2 0 0 2年将哈威达 2 5 F在北疆棉区进行田间应用试验 ,并与乙烯利、脱落宝等生产上已经使用的脱叶剂进行比较 ,研究适合北疆棉区独特气候和栽培方式的化学脱叶技术 ,为加速新疆采棉机械化进程作好理论、实践上的准备。1材料和方法1 .1供试药剂哈威达 2 5 F…  相似文献   
68.
溴氰菊酯分析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由于高效低毒、对光稳定等优点,溴氰菊酯广泛应用于各类害虫、寄生虫防治中。在溴氰菊酯的研究、生产、混配及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异构体、含量、残留量进行分析。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溴氰菊酯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并对新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69.
通过诱集陷阱的诱集监测,肯定了CC-TRAP诱捕器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该诱捕器最大的优点是其仅对烟粉虱有诱集作用而不受其它害虫的干扰。田间观察与数据表明,温室是大田烟粉虱主要的冬季庇护所和春季的虫源中心。由于烟粉虱的主动迁移能力很弱,属于典型的借助风力被动扩散的昆虫,风向和风力是其田间传播扩散的关键影响因子,距离虫源中心越远,发生时间越晚,成虫数量越低。SPSS相关分析表明烟粉虱的成虫数量与风向、风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0.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新疆南疆4地区枣树上5个截形叶螨种群对7种常用药剂抗药性.结果表明,不同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不同,以每种药剂最小的 LC50值定为各药剂的相对敏感基线.7种药剂杀螨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阿维菌素>哒螨灵>三唑锡>唑螨酯>联苯菊酯>灭多威>炔螨特,其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 LC50值分别为0.007,3.004,6.906,18.956,168.131,168.457,178.454 mg/L;截形叶螨各种群对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灭多威、哒螨灵和炔螨特的抗性倍数在1.0~4.9,均处于敏感状态;和田枣树、喀什枣树和阿克苏枣树截形叶螨种群对三唑锡和唑螨酯,产生了低抗药性,抗性倍数在7.9~9.3.新疆南疆4地区枣树上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和抗药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的抗性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性治理,以避免或延缓截形叶螨对杀螨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