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52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氮磷钾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山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氮、磷、钾施用量及分次施用比例对冀中平原棒山药产量、养分累积特征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棒山药的最佳养分管理方式。  【方法】  田间试验分别在河北保定随东村和西孟尝村进行,供试山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棒山药。在随东村进行了氮磷钾3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试验,4个施N水平为0、225、300、450 kg/hm2 (基追比均为3∶7),4个施P2O5水平为0、75、150、300 kg/hm2 (均基施),4个施K2O水平为0、225、300、450 kg/hm2 (基追比均为4∶6),分析山药产量及不同生长阶段地上、地下部氮磷钾累积量。在西孟尝村进行了基施不同氮、磷量和钾肥的基追比例试验,4个基施氮(N)水平为0、60、90、120 kg/hm2,除对照外追施量均为240 kg/hm2;4个基施P2O5水平为0、150、225、300 kg/hm2;4个钾肥基追 (追肥分别于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 比例为0∶0∶0、5∶2∶2、5∶4∶0、9∶0∶0,K2O施用总量均为270 kg/hm2。收获期测定山药茎、叶、零余子和根茎的生物量和氮磷钾累积量。  【结果】  1) 氮肥基追比例相同时,总施N 300 kg/hm2的山药产量和氮累积量显著高于施N 225 kg/hm2,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显著高于N 450 kg/hm2处理;追施氮量相同时,基施纯N 90 kg/hm2的全株氮、钾累积量显著高于基施纯N 60 kg/hm2,但两者山药产量、地下部氮磷钾累积量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差异。2) 不同施磷水平下,P2O5 150 kg/hm2处理的山药产量和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P2O5 75 kg/hm2处理,增产7.9%;当施P2O5量超过150 kg/hm2时,山药产量不再增加;但施P2O5 225 kg/hm2的地上部氮磷累积量以及全株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施P2O5 150 kg/hm2,两者的表观利用率也没有明显差异。3) 不同供钾水平下,总施K2O 300 kg/hm2的山药产量和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K2O 225 kg/hm2处理,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则显著高于K2O 450 kg/hm2处理;总施K2O量为270 kg/hm2时,基追分施处理的山药产量、氮磷钾累积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一次性基施。  【结论】  适量增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山药增产和养分吸收,但过量施肥并不会增加产量且降低养分利用效率。结合适种山药的土壤性质和山药养分需求特性,从保证山药产量、实现养分累积和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兼顾维持土壤肥力角度考虑,传统水肥管理方式下最佳氮磷钾养分管理的推荐模式为:基施纯N 60~90 kg/hm2,追施N 210~270 kg/hm2,追肥分别于甩条发棵期、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进行;一次性基施P2O5 150~225 kg/hm2;总施K2O 270~300 kg/hm2,基肥K2O 120~150 kg/hm2,其余在根茎膨大初期追施一次或者于根茎膨大初期和盛期等量各追施一次。  相似文献   
122.
潮土区菜田土壤肥力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菜田土壤养分状况,以粮田为对照,采集设施、露地菜田土壤样品,采用隶属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设施菜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露地菜田。与粮田土壤相比,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Fe、Cu、Zn含量显著提高,pH、有效Mn含量显著降低;露地菜田土壤速效钾和有效Fe含量显著提高,pH和有效Mn含量显著降低。设施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高于粮田,但总体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达到肥沃菜田土壤标准(>30.00 g·kg-1)的样本量分别仅占总样本量的17.12%和0.65%;菜田土壤有效磷显著富集,63.41%的设施菜田和40.00%的露地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超过80 mg·kg-1;设施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较高,高于300.00 mg·kg-1的样本量占比达到了56.45%,露地菜田则高低并存。设施菜田和露地菜田土壤微量元素总体均处于中高水平。研究表明,菜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而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因此,潮土区蔬菜今后生产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同时适当控制化学肥料,特别是磷钾养分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3.
冀西北坝上地区不同萝卜品种的养分吸收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冀西北坝上冷凉气候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春冠、春冠35、春光、春辉、春雪圣和春蕾6个萝卜品种对氮(N)、磷(P2O5)、钾(K2O)养分的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春冠35与春辉的肉质根产量最高,春雪圣最低.不同萝卜品种各养分的累积分配特征及养分利用效应亦存在显著差异,春蕾的氮累积量最高,春冠35的磷累积量最高,春辉钾累积量最高,上述三品种的另外两种营养元素累积量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且各养分偏生产力表现突出;春光和春雪圣氮累积量最低,春冠的磷、钾累积量最低.养分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以春光和春冠两个品种较高.综合评价可知,春辉、春冠35和春蕾为养分高效累积型品种,春雪圣为养分吸收利用低效率品种,而春光和春冠则属于养分生理利用高效率品种.  相似文献   
124.
陕西省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986~2000年陕西省农户信息监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田养分来源、化肥养分投入量以及化肥的增产作用,得出施肥现状,并利用施肥量优化结果对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养分投入量总体上为增加趋势,1991年前增加较快,1991后增加较慢。其中氮肥投入量在1991年前为增加趋势,而在1991年后基本保持稳定;磷肥则总体上逐年增加,钾肥投入量少,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有机肥用量与提供的养分比例在下降;(2)不同生态区间、不同地块间化肥投入的不平衡严重;(3)不合理施肥地块比例较高,农民施肥已成习惯。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我国山药种质资源丰富,生态条件、栽培技术措施等各异,因此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山药生长发育特性、养分累积及分配特性等均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冀中平原3个主栽山药品种的生长发育以及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动态特征,以期为山药可持续生产中养分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研究区域主栽的棒药、紫药和小白嘴为供试品种,在农民常规管理的山药田随机设置采样小区,分别于山药播种后的80 d、110 d 、140 d和180 d取样,测定山药根茎、茎、叶的鲜干重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茎叶生物量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根茎的生物量在收获期达到最高。棒药根茎鲜生物量显著高于紫药和小白嘴,但由于棒药栽培密度显著低于紫药和小白嘴,导致3个品种单位面积根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基本相当。对鲜干生物量累积动态特征的分析表明,与紫药和小白嘴相比,棒药鲜干生物量最大累积速率差异不大,但鲜干生物量快速累积持续期明显延长,最大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不同山药品种各养分的累积分配及养分利用效率不同,在整个生育期内,对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3个品种均表现为K2O ≥ N > P2O5,根茎 > 叶 > 茎,其中棒药对氮磷钾的累积量均最高,氮磷钾养分生产效率也均为最高,紫药和小白嘴差异不显著。对养分的累积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棒药对氮素和钾素的快速累积持续期最长,且最大累积速率也最高,但3个品种对磷素的累积动态特征差异不明显。【结论】供试3个品种中,紫药和小白嘴的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累积动态特征相似,但与棒药明显不同。棒药的生物量大,产量高,养分的生产效率也最高,形成单位产量的养分需求量显著低于紫药和小白嘴。  相似文献   
126.
冀中地区桃树养分投入、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于2016年秋~2018年秋对冀中地区60个桃园进行跟踪监测,记录养分投入、测定土壤养分及桃树果实产量,分析桃树果实产量与养分投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冀中地区桃园年度养分投入总量平均值氮素(N)在680~1053 kg hm~(-2),磷素(P_2O_5)2在77~925 kg hm~(-2),钾素(K_2O)在358~718 kg hm~(-2),其中以化肥养分为主;各桃园养分投入量存在极大差异,如氮养分投入总量高的超过2000 kg hm~(-2),而低的则仅有115 kg hm~(-2)。与果园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相比,2017年春季和秋季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微量元素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与合理施肥量相比,冀中地区绝大多数桃园处于过量施肥水平;在目前养分供应范围内,桃树果实产量、株果数和种植密度与养分投入、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但单果重与其均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冀中地区桃园应加强科学施肥,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适量降低氮磷钾投入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调整养分投入比例,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数量达到2.1亿t,秸秆N、P2O5、K2O、C养分资源产生量分别在189.8、60.0、298.2、8944.8万t.从秸秆资源利用来看,2006年秸秆还田比例较2000下降6.1%,其中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上升16.7%,河南和山东两省秸秆还田比例分别下降13.6%、12.6%.从主要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分析,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历年平均分别达到65.1%、53.0%;河南和山东分别为56.5%、57.1%,44.8%、18.1%.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表明:各种秸秆养分中,N、C养分还田比例较低,只有不到50%,大量损失到环境中去;P2O5、K2O养分还田比例较高,平均在60%以上,这与假设的秸秆作燃料和饲料养分的还田率有关,估算中假设大部分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燃料的灰分能够及时还田.因此,加强畜禽粪便和灰分的管理,增加其还田比例,是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秸秆养分利用过程中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8.
以河南、江苏和陕西三省的小麦生产体系为例,以生产1 t小麦为评价的功能单元,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比较了不同生态区小麦施肥的资源环境影响潜力。结果表明,三省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江苏0.288、河南0.201、陕西0.180。几种资源环境影响中,潜力大小依次是富营养化、环境酸化、温室效应、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其中施用氮肥引起的氨挥发是导致富营养化和酸化的主要因素。农户间生产的资源环境影响潜力差异很大,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变异范围在34.9%~57.3%,陕西最高,江苏最低。如果将小麦追肥由撒施都改为沟施,三省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将降低28.0%~45.4%。  相似文献   
129.
氮素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为萝卜生产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萝卜主产区张家口市尚义县为研究区域,以当地主栽萝卜品种春雷为供试材料,设置0(N0)、84(N1)、126(N2)、168(N3)、252(N4)、和336(N5)kg·hm-2 共6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和源库活性的差异。【结果】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与未施氮处理相比,氮肥的施用可显著提高萝卜产量达35.69%-64.59%;苗期、莲座期、膨大期和成熟期总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29.15%-94.85%、10.73%-101.31%、22.86%-33.57%和30.33%-66.47%,不同施氮水平之间的萝卜产量及干物质累积量总体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适宜施氮量有利于萝卜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适宜的氮素供应水平下总干物质和肉质根干物质的快速累积持续期延长,最大累积速率提高,肉质根最大干物质累积速率和总干物质快速累积出现的时间提前;同时萝卜生育前期的库活性以及叶片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提高,而且整个生育期的源活性、整株及肉质根的干物质累积速率也保持了明显优势。【结论】适宜的氮素供应可以有效地协调萝卜干物质的累积特征参数与源库活性的关系,从而影响萝卜干物质的累积,并最终影响肉质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0.
河北省土壤铁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土壤全铁平均含量为2.71%,低于全国平均值(3%)和世界平均值(3.8%).土壤有效铁(DTPA—Fe)平均值为8.2ppm.全省1/6耕地土壤有效铁低于4.5ppm,近2/3耕地土壤有效铁处于4.5—10ppm之间.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对土壤铁消长的影响.铁对植物的有效性与锰关系密切.供铁丰富的土壤,也可能由于锰铁比例失调,导致植物发生缺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