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为比较中华绒螯蟹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后代的生长发育,在生态池塘中放置网箱开展了中华绒螯蟹养殖实验,按照亲本来源和规格不同设置3个处理,处理A:育种群体后代,母本质量为(150.39±5.82)g,父本质量为(300.23±9.61)g;处理B、C:野生群体后代,母本质量分别为(150.47±6.28)g和(250.33±8.68)g,父本质量均为(300.56±10.27)g。每个处理设4个平行,每个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从大眼幼体开始养殖,保持生长环境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处理A、B和C的体质量分别增长1273.00、1258.17和1363.95倍。长成蟹种后综合指标最佳的是处理C,处理C的体质量、壳长和壳宽显著优于A和B(P0.05)。处理A平均成活率最高,分别较B和C高1.40%和3.00%。综合研究表明:大规格野生母本后代生长性状优于小规格野生母本后代与小规格育种母本后代,存在母本效应。育种群体较野生群体更能适应池塘水体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72.
养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置了精养蟹、常规养蟹和不养蟹3种种养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研究不同种养模式和环沟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稻田水质环境适宜河蟹生存,水体昼夜溶解氧均在2.0mg/L以上;稻田环沟上下层温差最高达7.6℃,环沟的存在有效地防止了高温对河蟹的危害.在稻蟹生长的中后期,养蟹稻田的溶解氧显著低于不养蟹稻...  相似文献   
73.
稻蟹共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稻蟹共作系统中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辽宁盘锦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养蟹为主因素,施肥为副因素,设置4个处理,即单作稻不施氮肥处理(R0M)、稻蟹共作不施氮肥处理(R0C)、单作稻施氮肥处理(R1M)和稻蟹共作施氮肥处理(R1C)。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0~20. 0cm土壤NH4+-N、NO3--N和MBN的含量,显著提高0~20.0 cm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0~1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养蟹对土壤NH4+-N和NO3--N含量影响较小,在施肥条件下,养蟹显著提高0~20. 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在不施肥稻田中,养蟹对土壤MBN的影响较小。养蟹显著提高0~10. 0 cm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0~20. 0 cm土壤脱氢酶活性,对10.1~20. 0 cm土壤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0~20. 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因此,稻蟹共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MBN含量和酶活性,增强酶在土壤氮素转换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步人工繁殖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进行了生长特性和养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92日龄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和14 g,差异显著(P<0.05);饲养期间,瓦氏黄颡鱼和黄颓鱼的总成活率分别为92.82%和74.97%,差异显著(P<0.05).因此,瓦氏黄颓鱼养殖性能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75.
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着色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脂肪梯度:4.17%、7.02%、9.99%、13.00%、15.76%,含添加60mg/kg和0mg/kg叶黄素的两类饲料,0mg/kg叶黄素和8.92%脂肪饲料作为对照。每组25尾,3个平行,表观饱食投喂13周。结果表明:(1)脂肪水平为4.17%-9.99%,6周和10周时瓦氏黄颡鱼鱼种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腹脂率随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2)饲喂叶黄素饲料5周后,瓦氏黄颡鱼皮肤叶黄素水平不再升高,达到稳定。(3)适量脂肪的添加能够提高叶黄素的利用率。7.02%可以满足瓦氏黄颡鱼体着色的需要,过高脂肪水平影响鱼体着色。(4)着色好的瓦氏黄颡鱼体色至少能保持7周,不褪色。(5)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和黑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76.
鲶鱼(Silurus asotus L.)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为凶猛肉食性鱼。幼鱼主要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为食,成鱼主要摄食小鱼和虾类。鲶鱼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前鲶鱼常被作为养鱼池中的敌害加以清除,随着池塘养殖业的发展,鲶鱼作为池塘的主养鱼或配养鱼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其苗种需要量越来越大。但鲶鱼在幼鱼阶段,尤其在鱼苗至夏花鱼种阶段,同类自相残杀现象严重,成活率低,使鲶鱼苗种数量满足不  相似文献   
77.
池塘驯养大眼狮鲈的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池塘驯养大眼狮鲈的生物学初步研究@张志华@王志远@马旭洲@郭维士@金宪¥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池塘驯养大眼狮鲈的生物学初步研究张志华王志远马旭洲郭维士金宪(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150070)大眼狮鲈Stizostedionvitreum(Mitchil)隶属鲈...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了探究泰兴姚王高沙土地区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功能类群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8年6—10月对泰兴市江源农牧有限公司3个幼蟹培育池和水源进行调查.试验设置幼蟹塘组和水源组,对这两组的水质因子、浮游动物的密度及生物量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对水质、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试验鉴定出52种浮游动物,其中轮虫22种,优势种5种(壶状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镰状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和暗小异尾轮虫);枝角类17种,优势种5种(长额象鼻溞、方形网纹溞、角突网纹溞、老年低额溞和蚤状溞);桡足类13种,优势种4种(近邻剑水蚤、短尾温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无节幼体).其中幼蟹塘1、幼蟹塘2和幼蟹塘3分别为42,42和39种,水源为38种.整个养殖过程期间,幼蟹塘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平均密度分别为91~871,55~326和86~364 ind/L;水源的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为74~538,57~269和74~286 ind/L.幼蟹塘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018~0.703,2.373~23.472和3.865~16.576 mg/L;水源的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的生物量为0.013~0.329,1.219~18.641和3.118~12.723 mg/L.幼蟹塘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与水源组差异不显著(P>0.05),幼蟹塘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总体高于水源.幼蟹塘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3.068~4.089,0.742~0.831和2.850~4.172;水源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3.257~4.052,0.729~0.862和3.194~4.433.幼蟹塘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总体低于水源.[结论]幼蟹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pH、CODMn、N和P等水环境因子影响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参照多样性指数污染程度指标标准,幼蟹塘区水质可归为轻污染阶段.  相似文献   
79.
近两年来,哈尔滨市水产所实验鱼池、哈尔滨市西郊渔场养殖的鲤鱼种、鲤成鱼连续发生绦虫病,感染率高达30~50%,并在一、二年间迅速蔓延开来,严重影响了鱼的生长和产量。尤其越冬后期至饲养初期,在水温升高、绦虫生长加快的情况下,常发生大量死亡,死亡率可高达90%。为了控制此病的流行,我们分别用敌百虫药饵和别丁药  相似文献   
80.
鲶鱼(土鲶)在幼鱼期自相残杀严重、成活率低,满足不了苗种需求,严重制约了鲶鱼养殖的发展。笔者根据几年的养殖情况,总结探讨幼鲶的食性、生活习性及其养殖技术,以利于鲶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普及。一、幼鲶的食性鲶鱼刚破膜时卵黄囊较大,常侧卧水底或贴附在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