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燕麦品种陇燕二号种子为供体,用80%乙醇,丙酮和自来水3种溶剂浸提燕麦种子化感物质,通过生物测定法分析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3种草种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燕麦化感物质易溶于80%乙醇,3种草种对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敏感性顺序依次为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80%乙醇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化感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当浓度为1.250g/L时,多年生黑麦草发芽率(GR)最大,为94.17%。  相似文献   
92.
以萱草‘香宝’的花托为外植体,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不同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增殖、不定芽诱导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是影响‘香宝’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2,4-D>NAA>KT,最适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2mg/L+2,4-D 2mg/L+NAA0.3mg/L,愈伤诱导率为81.28%;6-BA是影响愈伤增殖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NAA>KT>2,4-D,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配方为MS+6-BA 1 mg/L+KT 1 mg/L+2,4-D 0.2 mg/L+NAA0.05mg/L,愈伤增值倍数为5.271;GA是影响不定芽诱导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GA>6-BA>NAA,最适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1mg/L+NAA 0.1mg/L+GA 0.5mg/L,不定芽诱导率为78.21%;IAA是影响不定根诱导的主要因素,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IAA>MS>蔗糖>NAA,最适不定根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NAA 0.3mg/L+蔗糖20g/L,不定根诱导率为94.4%.  相似文献   
93.
‘甘肃红豆草’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红豆草’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肌动蛋白(Actin)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阳性克隆经PCR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长258bp,编码86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88%以上,与其他肌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2%以上.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KP159623.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Actin基因在甘肃红豆草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相对恒定,而编码花青素还原酶的BAN基因在器官间的表达量差异较大,表明其可作为研究其它重要功能基因在‘甘肃红豆草’中的表达和调控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4.
两种抗生素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菌效果及其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愈伤组织的生长、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较好,适宜浓度为200~300 mg/L;在浓度200~400 mg/L的羧苄青霉素可促进芽分化;头孢霉素对甘农3号下胚轴离体培养的毒性大,浓度为600 mg/L时完全抑制芽分化。因此,羧苄青霉素为适宜抑菌剂,愈伤诱导阶段的适宜浓度为300 mg/L,体胚形成及芽诱导分化阶段的适宜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95.
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G3)、和田(HT)、陇东(LD)为材料,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生根粉(ABT)对苜蓿微扦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mg/L NAA处理下的G3紫花苜蓿试管苗生根率达100%,且具有较高的生根数(8),最大根长(17.5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0.1mg/L NAA处理下的和田紫花苜蓿试管苗的根系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生根率为100%,具有较高的生根数(7),最大根长(29.6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0.2mg/L NAA处理下的陇东紫花苜蓿试管苗的根系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生根率100%,并具有较高的生根数(7),最大根长(10.2cm),株高和叶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P0.05)。因此,在设置的浓度梯度下,甘农3号和陇东紫花苜蓿微扦插试管苗生长的最适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是0.2mg/L NAA,适于和田紫花苜蓿的是0.1mg/L NAA。  相似文献   
96.
养分在促进草坪生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不同肥料在草地早熟禾生长中的作用机理,采用不同的施肥组合进行草地早熟禾草坪的建植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调控下草地早熟禾生长发育状况与内源激素含量水平的相关性,并对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施用一定量生物菌肥和柠檬酸的情况下,较少量的氮、磷肥施用(处理3)能显著提高草地早熟禾坪用质量;各施肥组合能显著促进植株体IAA和ZT含量的提高,抑制ABA含量在根部的合成和体内的积累;在施肥后的35 d内,IAA和ZT含量随着施肥后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而ABA含量在除对照以外的各处理中相对较低,且随着施肥后时间的推移,其含量也明显下降,但在对照处理中却表现出一定的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9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地早熟禾4种内源激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地早熟禾中玉米素(ZT)、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的方法。样品用80%甲醇水溶液冷浸提取。色谱柱为Extend-C8(4.6×150 mm,5 μm)色谱柱,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均为20 μL。前3种激素的流动相为甲醇和0.6%冰乙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GA3流动相为乙腈:0.6%冰乙酸=60:40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8 nm。4种激素在一定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83.78%~99.0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好,可以满足草地早熟禾ZT,IAA,ABA和GA3 4种激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8.
牛奎举  马晖玲 《草地学报》2016,24(4):738-746
禾本科牧草与草坪草在可持续农业发展、城市绿化、生态保护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有性杂交的重要补充,在转移由多基因控制和尚未克隆目标基因控制的性状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禾本科牧草及草坪草的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包括原生质体分离材料的选择、培养基成分、培养密度及培养方式、融合的方法与方式。同时,对禾本科牧草及草坪草体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9.
喷施聚天门冬氨酸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聚天门冬氨酸(PASP)5个作用浓度20、40、60、801、00 mg/kg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PASP对不同品种1年3茬次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同影响。3个紫花苜蓿品种年产量均以PASP为20 mg/kg处理最高,且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PASP浓度为20 mg/kg可以显著提高阿尔冈金和甘农3号的株高,PASP为40 mg/kg可以显著提高金皇后的株高;喷施PASP对紫花苜蓿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同,PASP 60 mg/kg能显著提高阿尔冈金及甘农3号的粗蛋白、磷含量;PASP 40 mg/kg能显著提高阿尔冈金、甘农3号的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PASP 80 mg/kg处理能显著提高甘农3号的钾含量及金皇后的磷含量;对金皇后脂肪及灰分具有显著作用的处理是60 mg/kg。  相似文献   
100.
紫花苜蓿基因转化组织再生过程中褐化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大叶苜蓿、甘农3号紫花苜蓿和陇东苜蓿的下胚轴为外植体,以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抗旱基因的转化,针对转化组织在再生过程中出现的褐化现象,分析了转化后的外植体愈伤组织于冬夏两季在诱导、分化及再生过程中的褐化因素,并提出了解决褐化的办法。结果显示:在非季节性影响因素中,2,4-D的作用时间以15~20d为宜,超过30d褐化程度加深;蔗糖浓度在诱导、分化及再生3个阶段分别以30g/L、20g/L、10g/L为宜;基因型也影响褐化指数的高低。在季节性影响因素中,培养温度冬季以恒温25℃为宜,夏季以白天23℃+黑夜21℃为宜;光照以2000~3000lx为宜;夏季还要降低激素浓度或间断性去除激素作用来降低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