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研究以Landsat8 OLI数据的近红外(NIR)值表征土壤盐分含量,以该数据短波红外(SWIR1)与近红外值之间的斜率(Slope SWIR1-NIR)表征土壤水分含量。利用分段统计绘制NIR和相应Slope SWIR1-NIR的关系散点图,获取了玛纳斯河绿洲内部盐渍化土壤完整的水、盐年内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今后基于地面试验的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田丽丽  马淼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1):125-129
采用海绵烧杯贴壁法,对引种新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100 g/L时,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和根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叶和花序部位水浸提液的各个质量浓度范围(25~100 g/L)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强烈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叶和花序水浸提液为100 g/L时,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株高和根系发育的抑制作用达到100%;加拿大一枝黄花叶和花序的水浸提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研究结果显示引种新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番茄的化感作用显著强于浙江地区。  相似文献   
23.
吴振振  马淼 《农学学报》2016,6(6):24-29
选取尉犁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盐碱荒漠为试验区,研究胀果甘草生长发育过程中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栽培甘草对盐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干旱区盐碱荒漠的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胀果甘草可使盐碱土壤得到有效改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及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在甘草种植第三年时比裸地土壤增加271%;种植甘草后,土壤pH及电导率均显著降低;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成递增趋势。简单相关分析表明,脲酶、磷酸酶、蔗糖酶3种酶之间以及3种酶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回归分析得出的3个方程可知,土壤含水量对以上三种土壤酶活性起着主导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影响土壤的酶活性。由此可见,在新疆盐碱荒漠种植胀果甘草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含盐量,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张旭龙  吴振振  马淼 《草地学报》2016,24(4):849-853
为探讨入侵植物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温度、赤霉素(GA3)、硝酸钾(KNO3)和浓硫酸腐蚀时间(SACT)等为参试因素的正交试验来研究其种子萌发响应特性。预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角果毛茛种子萌发耗时长,萌发率低,处理14 d后才开始有种子萌发,28 d后的最终萌发率仅为10%左右,存在种子休眠机制。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素均能极显著地促进该种子萌发(P<0.01),处理7 d后种子陆续萌发,萌发处理14 d时发芽势可达68.89%,萌发处理28 d时最高发芽率可达83.33%,成功解除了角果毛茛的种子休眠。各参试因素对角果毛茛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的影响顺序相同,均为温度 >SACT >KNO3 >GA3。最有利于种子萌发率的因素水平组合为A3B4D4E5,即萌发温度为10℃,赤霉素浓度为150 mg·L-1,硝酸钾浓度为1.50 g·L-1,浓硫酸腐蚀时间为10 min;发芽势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3B3D2E4,即萌发温度为10℃,赤霉素浓度为100 mg·L-1,硝酸钾浓度为0.50 g·L-1,浓硫酸腐蚀时间为8 min。  相似文献   
25.
以西北耐盐碱区主栽药用甘草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种子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Na_2SO_4、NaCl、Na_2CO_3等3种盐溶液不同浓度处理下2种甘草种子的发芽率、萌发进程、种子活力、耐盐阈值及盐胁迫解除后的发芽率,并结合种子萌发进程中内源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2种甘草的耐盐碱性和适宜荒漠生境下的种植对策。结果表明,中性盐(NaCl、Na_2SO_4)溶液浓度低于80 mmol/L时提高了2种甘草种子的发芽率,NaCl、Na_2SO_4溶液浓度分别低于120、80 mmol/L时促进了2种甘草种子内源甘草酸的合成;碱性盐(Na_2CO_3)溶液和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延长了萌发时间,严重抑制了种子内源甘草酸的合成。盐害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NaClNa_2SO_4Na_2CO_3。胀果甘草种子萌发抵抗3种盐的能力强于乌拉尔甘草种子。不同浓度中性盐胁迫解除后种子的发芽率为48%~82%;碱性盐对种子的毒害强度很大,盐胁迫解除后种子发芽率最高只能达到32%,表明碱性盐对2种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除渗透胁迫外,主要为离子毒害。说明2种甘草在以氯化物盐为主的总盐量为0~80 mmol/L、硫酸盐为主的总盐量为0~80 mmol/L的区域种植有利于甘草酸合成,可提高甘草品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丝氨酸对三七热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室内利用光照培养箱设置36℃高温处理盆栽三七15 d,期间每2 d分别喷施1次1、3和5 mmol/L的丝氨酸溶液,处理结束后调查三七病叶率。在田间利用自然高温环境胁迫三七,每3 d分别喷施1次与室内相同浓度的丝氨酸溶液,胁迫时间延长至30 d,调查三七病叶率以及高温对三七生物量和皂苷含量的影响。测定室内盆栽的三七抗氧化酶活性及代谢物含量变化,阐释丝氨酸缓解三七热胁迫的初步机制。【结果】喷施3和5 mmol/L丝氨酸可显著降低盆栽三七病叶率(P<0.05);1、3和5 mmol/L丝氨酸均可显著降低田间三七病叶率(P<0.05),增加其单株干质量以及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含量。1和3 mmol/L丝氨酸可显著提高盆栽三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3 mmol/L丝氨酸可显著提高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KEGG富集分析表明:丝氨酸处理后一些非酶抗氧化代谢物如糖醇和氨基酸在叶片中大量积累;与植物耐热性...  相似文献   
27.
28.
29.
60Co-γ辐射对光果甘草种子耐盐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睿  马淼 《农学学报》2016,6(7):77-82
筛选有助于提升光果甘草种子耐盐性能的最佳辐射剂量,为发展其在盐碱荒漠和盐渍化弃耕地中的人工种植提供重要指导建议。应用辐射诱变技术,研究经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的光果甘草种子在高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特性,比较不同处理下的种子在高浓度Na2SO4胁迫下的萌发率、累积萌发率和萌发指数。结果表明:未经辐射处理的光果甘草种子的萌发率与盐浓度之间呈负相关,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萌发率显著降低,起始萌发的时间推迟以及达到最大萌发率所需的时间延长。但经100 Gy和300 Gy的60Co-γ辐射处理后的光果甘草种子,不仅在高盐环境中的萌发率极显著高于零辐射组,而且种子萌发时间明显缩短。合适剂量的60Co-γ辐射处理确实能够有效提高光果甘草种子在Na2SO4胁迫环境下的萌发率,在种植时,应针对土壤中的Na2SO4浓度选择相应的60Co-γ辐射剂量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0.
马淼  田懋  景何仿  李春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150-17151,17163
提出一种实用的插值方法,生成宁夏沙坡头天然河道的计算网格,并在该网格上计算恒定流,发现与实测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