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 高冰草是1984年山东省农科院王大刚院长访问南澳洲时,针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改良利用的需要将高冰草引入的,由山东寿光滨海盐碱土改良利用试验站种植成功。经驯化、筛选后能很好地适应山东省滨海地区土壤、气候等条件,在水肥充足时一年可产鲜草4000~5000kg,能折合干草2000~2500kg。该草抗逆性强,是改良盐渍涝洼地较理想  相似文献   
52.
为了给河南黄河鲤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肉质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人工养殖的河南黄河鲤鱼和野生黄河鲤鱼为研究对象,分为野生组、养殖组,测定这两组鱼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以及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机体必需微量矿物质元素钙和磷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野生组黄河鲤鱼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P0.05);养殖组黄河鲤鱼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略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黄河鲤鱼的磷含量略高于养殖组(P0.05),钙含量低于养殖组(P0.05)。肌纤维特征分析表明,两个群体黄河鲤鱼的肌纤维直径平均值差异显著(P0.05),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3.
种子园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它是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园以其结实早、结实多且稳定,生产的种子遗传品质、播种品质好并且面积集中,经营管理方便等特点而深受种子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欢迎。种子园在生产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在许多国家已成为林木种子生产基地的  相似文献   
54.
55.
小麦高分子量、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是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经济快速鉴定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需要不断对提取和分离这些蛋白的方法进行优化。在Singh等提出的提取分离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方法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单体蛋白去除、麦谷蛋白还原和烷化过程中使用的异丙醇浓度、烷化剂浓度以及烷化过程能否简化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麦谷蛋白还原时,在10%~50%的异丙醇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异丙醇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提取效果没有差别,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用低浓度异丙醇提取时效果较差,随异丙醇浓度提高,提取效果逐渐提高,异丙醇浓度提高到30%时,提取效果达到最高,异丙醇浓度继续提高到50%,提取效果不再提高;使用30%和50%的异丙醇,去除单体蛋白的效果相同;把烷化剂直接加到样品缓冲液中进行烷化,不同浓度(0. 6%~1. 4%)的烷化剂处理麦谷蛋白亚基的烷化效果相同,但烷化剂浓度为1. 4%时电泳背景较重。优化后的方法为:在单体蛋白去除和麦谷蛋白还原时把异丙醇浓度由原来的50%降为30%,去掉单独的烷化步骤,把0. 6%的烷化剂直接加到样品缓冲液中进行烷化。优化后的方法不但减少了试剂用量,简化了提取步骤,还提高了电泳条带强度。  相似文献   
56.
讨赖河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西部,灌区外部通过戈壁砂层,渠道渗漏,损失严重。为了达到防渗节水的目的,讨赖河渠道改建工程,经过五年多的施工,计划建成北干渠、北一支千渠、北二支干渠、鸳鸯输水渠和南干渠,共长61.68公里,支渠16条,共长85.9公里,干直斗和斗渠181条,共长260.4公里。北一支干渠和三条支渠采用干硬性混  相似文献   
57.
玉米丝黑穗病是承德市春播玉米田的常见病害之一。2000年以来,由于种植感病品种和大面积多年连作,使玉米丝黑穗病有明显加重趋势。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承德市各级植保部门推广使用12.5%烯唑醇WP,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然而,12.5%烯唑醇WP在使用技术上要求较高,有些农民拌种时未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操作,致使药害频发,并造成了一定的产量损失。为此,我们针对12.5%烯唑醇WP产生药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对策。1药害发生面积及原因调查分析1.1药害发生面积在2004~2005年期间,承德地区发生12.5%烯…  相似文献   
58.
物危险性病虫害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而且影响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信誉和占有率。如 1988年从国外传入唐山的稻水象甲尽管每年投入上亿元巨资和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专项防治,仍在十来年间扩展到 8个省 (市 )近 33万 hm~2面积,不但造成水稻减产 10%~ 50%,还使疫区的稻谷及其副产品被国家严密封锁,禁止流入非疫区市场。在世界经济贸易走向一体化的今天,这种“生物侵略”的危险性更大,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植物检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检疫技术水平、检疫基础设施远不适应检疫工作需要,尤其…  相似文献   
59.
60.
<正>烯唑醇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效,但由于该药对玉米种子的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使用不当,常造成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