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21.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覆膜增产与氮肥增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覆膜栽培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和氮肥吸收运移特征,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6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农户模式(FP)、农户施肥+垄膜沟播模式(RFSF1)、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RFSF2)和监控施肥+全膜覆土穴播处理(WFFHS)4种不同栽培模式,具体分析不同施肥和覆膜措施互作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地上部氮素积累转移、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试验期间,农户模式冬小麦平均产量为3 367 kg·hm-2,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平均产量可提升至4 491 kg·hm-2,监控施肥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14.8%,监控施肥和覆膜协同贡献率达24.7%-42.1%。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主要取决于公顷穗数,其次是千粒重。WFFHS处理因其合理的群体构建和良好水肥条件具有最高公顷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平均分别为581×104穗/hm2、44.3 g和4 785 kg·hm-2。从地上部氮素转运看,冬小麦地上部吸收氮素的花后转运量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60**。农户模式小麦籽粒中3/4氮素来源于花前营养器官的转移,1/4氮素来源于花后根系土壤吸收。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显著提高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其转运贡献率在81.4%-88.8%。从土壤氮素残留看,长期过量施氮已导致黄土旱塬麦田土壤硝态氮在1 m 土层的累积,累积量在100 kg·hm-2 以上,20-60 cm土层为累积峰值。经过连续4年种植,农户模式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达277 kg·hm-2,较2012年播前增加了87.7%,其中75%的硝态氮集中在0-120 cm 土层,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处理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2012年播前仅增加15.7%-24.2%。试验期间土壤残留硝态氮有随降水向下淋移的趋势,表现为2016年收获期各处理在120-200 cm土层较2012年播前有10.2%-133.7%的增幅。从4年土壤氮平衡角度总体评价,土壤残留氮素具有一定后效作用,各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在28.8%-56.7%,氮肥表观残留率在12.1%-28.9%,氮肥表观损失率在31.2%-49.6%。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减少土壤氮表观损失量和土壤残留量,增加氮表观矿化量。其中WFFHS处理更大程度上利用了历年土壤残留硝态氮和有机质的矿化氮,具有相对低的氮素表观残留率(12.1%)和氮素表观损失率(31.2%)以及相对高的氮素表观利用率(56.7%)。【结论】全膜覆土穴播监控施肥种植可更好地改善土壤水肥供应条件,更大程度利用历年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移贡献率,构建合理群体,最终获得显著的增产效应和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是黄土高原冬小麦区有效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2.
从西岛内港采集沉积物,采用自然风干后,湿热60℃、处理10 min的预处理方法,稀释涂布于GA培养基上,成功地分离得到44株海洋源的放线菌。经初步形态显微观察判断,其中18株为链霉菌,26株为非链霉菌,链霉菌中以小单孢菌为主。18株链霉菌抗香蕉枯萎病测试结果显示,菌株090314表现出一定的抗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活性。  相似文献   
23.
俗话称"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技术和育秧产品选择的差异,育出的秧苗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4.
为了培养新世纪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的基础上,分析了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存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5.
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组成,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对兰州地区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155种,隶属于39科11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14属154种。较大科(10~29种)的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中型科(2~9种)构成了植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兰州地区种子植物科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的科、属、种分别占总体的7.69%、43.48%和45.80%;属的种类分布较松散,植物分布于多属,属的优势现象表现的不明显;该研究区植物区系科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种类型和4种变型,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总科数的25.64%和20.51%;研究区植物区系中属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9种变型,温带性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50.44%,热带成分和地中海成分有一定表现,分别占总属数的15.65%和6.96%,说明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表现微弱,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1属,即文冠果属(Xanthoceras)。在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北山种子植物物种较南山丰富,南山种子植物密度、分盖度、生物量、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整体呈现出较北山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
虫媒病毒监测是虫媒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科学高效的监测方法对虫媒疾病的预防控制意义重大。该文就目前国内蚊虫监测及蚊媒病毒监测方法做一综述,提出了国内蚊虫及蚊媒病毒监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述了当前国外使用的蚊虫及蚊媒病毒综合监测新方法,为我国蚊虫及蚊媒病毒综合监测方法的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7.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体的一些活性物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鸟治虫等。近30年来,人们利用昆虫的不育性、害虫引诱剂和昆虫激素,拓宽了生物防治的领域。一、生物防治的必要性1.生物之间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我国早在1700年前就已开始利用生物间的制约关系防治害虫,在《论衡·物势篇》中有"蜘蛛吐丝网虫,螳螂张臂捕蝉"、《南方草木状》中有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  相似文献   
28.
青海省同仁县保安镇努合加村及周边乡村很久以来流行者一种山羊疾病,藏语叫"看斗",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季多发,秋季少发,主要感染幼年羔羊.根据黄南州兽医站在1994年调查统计,每年幼年山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40.63%、33.82%[1].同仁县兽医站于2010-2012年根据对努合加村发病山羊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和血液涂片检查,基本诊断为山羊焦虫病.  相似文献   
29.
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核心是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实行以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为主要目的森林分类经营,是天然林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何锦辉  马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926-11928
为改变植物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需经常手工查阅工具书的不便现状,方便基层的农业推广工作,实现植物检索的数字化,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技术的山东植物检索系统,该系统使用.NET平台和C sharp语言,采用B/S架构,系统稳定,功能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