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纤维素酶及纤维素酶基因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萌  战利  马红霞  高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15-9517
主要对纤维素酶进行概述,同时探讨了纤维素高效分解菌的选育及纤维素酶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2.
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在4个不同饲养阶段奶牛舍(A、B、C、D)内采集微生物气溶胶样本,通过测定牛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及其在ANDERSEN-6级采样器上的分布,分析环境因素与气载微生物含量的相关性,推断其对从业人员及牛体自身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不同饲养阶段牛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牛舍D(犊牛舍)内浓度最高,为3 484~3 596 CFU/m3,而在牛舍A(泌乳高峰期)内浓度最低,为1 332~1 434 CFU/m3。气载真菌在牛舍C(育成期)内浓度最高,为1 954~2 296 CFU/m3;在牛舍D(犊牛舍)内浓度最低,为1 742~1 791 CFU/m3,且二者差异显著(P0.05)。此外,研究发现在不同饲养阶段的牛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不同饲养阶段牛舍内改善和疾病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3.
选取中华芦荟和不夜城芦荟一年生健康植株为材料,植株脱土剪根后进行水生诱导。结果表明:品种和温度是水生诱导的关键因素。中华芦荟更容易适应水生条件,培养环境的湿度大于80%,温度25℃,自来水+1 mg/L IBA、pH值为6.5,有利于水生根系的产生和持续培养。显微结构比较发现,初生根表皮很薄,皮层和维管柱正常分化,中央髓细胞数量较多,且彼此联系紧密。培养60 d后产生的水生适应根,表皮细胞逐渐加厚,木质化程度较低,维管柱部分细胞数量减少,中间产生中空的组织,周围皮层细胞体积和胞间隙明显加大,部分皮层细胞有内陷。对照芦荟的土生根横切显示表皮细胞比水生初生根和水生适应根均明显加厚,颜色变深,没有通气组织产生,具有丰富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4.
45.
为了解分枝杆菌噬菌体在自然界的生存环境,深入研究噬菌体在微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含柠檬酸和磷酸氢二钠的溶液为提取剂,从50份不同性质土壤中分离、纯化分枝杆菌噬菌体,电镜观察初步确定其分类;统计分析土壤类型、酸碱度、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含量对噬菌体分离率的影响。共分离纯化到13株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的分枝杆菌噬菌体。3种类型土壤的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率分别为暗棕壤(41.2%)>黄棕壤(25.0%)>褐土(16.7%);土壤pH值、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对分离率影响呈规律性:pH值和含水量分别在7.45-7.95和13.7%-21.7%时分离率最高;当阳离子交换量为20.8-28.6 cmol/kg时,分离率随之升高而升高;未见有机碳含量对分离率的影响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46.
基于Hough变换的农业机械视觉导航基准线识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识别农业车辆导航基准线的方法。该方法从农田环境的特点出发,主要用超绿特征灰度化方法对彩色农田图像灰度化,分割作物行和土壤背景。对灰度图像进行闭运算操作,缩小或消除作物行和背景中的孔洞。对灰度图像做垂直投影直方图,根据波峰位置初步确定导航作物行的基准线位置。将灰度图像分成若干个水平条,对每个水平条用垂直投影法找出导航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的位置设置感兴趣区域。在感兴趣区域内,采用Hough变换对导航定位点拟合出导航基准线。通过与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的对比可知,该算法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农业机械农田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为增强单个蛋白的抗原性,利用(Gly4Ser)3柔性连接肽将牛结核杆菌MPB70和ESAT-6融合。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牛结核杆菌mpb70与esat-6基因连接,获得融合基因mpb70-esat-6,连接至T-Vector pMD19中,获得克隆质粒pMD-70-esat-6。经Bam HⅠ、EcoRⅠ酶切、纯化,并与p ET28a(+)载体连接,构建了pET-70-esat-6重组表达质粒。SDS-PAGE发现,在27.2 ku处表达了融合蛋白MPB70-ESAT-6,Western blotting证实,MPB70-ESAT-6与牛结核阳性血清反应性良好。MPB70-ESAT-6融合蛋白的研究为牛结核病诊断抗原及相关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羊进行病原的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致病性试验、16Sr D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健康Balb/c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引发小鼠的病理变化与临床剖检患病山羊的病理变化相同,均为急性间质性肺炎。16Sr D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与杀鲑气单胞菌的16Sr DNA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8%,该菌株仅对头孢噻肟、强力霉素等药物敏感,对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诺氟沙星、克林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临床常用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9.
为确定吉林省某养殖场导致猪群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从病死猪胸腔积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经16S r DNA检测该株优势菌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株对猪、小鼠均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大环内酯类的麦迪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呈显著耐药,并通过PCR检测到分离菌株的大环内酯耐药基因呈显性表达。本研究首次从猪体内分离到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并为该条件致病菌的临床诊疗、免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3月6日,正月二十五,正值惊蛰时节,春雷乍动,百虫始出,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的鹤壁市粮食高产万亩核心示范区里,那一垄垄整整齐齐的绿色的麦苗一眼望不到边.不远处,勤劳的农民正在为麦田浇灌,细心地呵护着这片庄稼,他们浇灌着麦田,更灌注着希望和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