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明确种子处理防治玉米瑞典蝇的效果,对吡虫啉、锐胜和灭蝇胺3种药剂按不同有效剂量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剂量条件下,3种药剂对玉米出苗均无不良影响。其中,70%锐胜湿拌剂拌种防治效果较好,可以达到90%以上;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差,不适合作拌种剂使用。生产上应用70%吡虫啉0.2%~0.4%有效剂量拌种较为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32.
谷子线虫病是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导致绝产。对当前主要谷子生产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并对防治谷子线虫病的拌种药剂乙酰甲胺磷乳油和辛硫磷乳油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种子量0.3%的辛硫磷拌种对谷子线虫病的防效可达到99.2%,辛硫磷可以作为甲基1605的替代药剂用于谷子线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与比较4种不同培养基质处理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洋葱幼苗的侵染动态。[方法]选取4种不同培养基质,在温室盆栽接种后每隔12d对洋葱幼苗进行1次处理,比较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的大小,以观察不同培养基质处理下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对洋葱幼苗的侵染动态,同时测得在接种后6、8、12和16周时基质中孢子数及菌丝量。[结果]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所有不同培养基质处理下的AM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基质中的孢子数及菌丝量均随之增加,其中2号和4号基质增加的幅度高于1号和3号处理,尤其是4号基质。[结论]4号基质下的AM真菌更易于侵染洋葱幼苗,且易于形成丛枝、孢子及菌丝。  相似文献   
34.
河北省审(鉴)定夏谷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5~2009年河北省审(鉴)定命名的43个夏谷品种为材料,运用逆序系数分析法,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品种产量结构中有利于增加产量的主要性状,如单穗重、穗长和千粒重均呈正向改进的趋势,逆序率分别为93%、80%和80%;出米率呈显著降低趋势;生育期、穗粒重、株高、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5个性状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对性诱剂诱芯在谷田玉米螟监测及危害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玉米螟专用性诱剂诱芯灵敏度高于测报灯,可以较早监测到谷田玉米螟始发期,对确定防治适期并及时防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诱捕器选择上,干式诱捕器与水盆诱捕器诱蛾效果相当,且明显高于三角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替代传统水盆诱捕器用于谷田玉米螟防控更为简便、可行,每667m2放置6个能达最佳防控效果,防效88.71%。  相似文献   
36.
以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um)菌株9948N为供试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酶、渗透压稳定剂、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原生质体产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是:28℃下以10mg/mL纤维素酶 10mg/mL蜗牛酶的混合酶处理经过研磨的菌体,酶解72h,以0.8mol/L甘露醇做渗透压稳定剂。  相似文献   
37.
在生猪养殖业中,妊娠母猪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其饲养是否科学,管理是否到位都直接关系到胚胎的生长发育,关系到产仔数、初生重、仔猪成活率以及日增重,泌乳力和下一周期发情配种。因而只有对妊娠母猪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喂养,保证妊娠母猪健康,才能保证胎儿发育正常,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母猪的生产性能,进而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笔者结合自身自身工作,就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归纳总结了五点。  相似文献   
38.
3种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剂筛选试验对2%戊唑醇WS、7.5%戊唑·克百威FS及12.5%烯唑醇WP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2.5%烯唑醇WP拌种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达96.72%,但有明显药害,保苗率低;7.5%戊唑·克百威FS拌种处理防效次之,为91.42%,对玉米安全,保苗效果最好.在大田验证7.5%戊唑·克百威FS拌种的防病效果,防效达94.61%,控害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9.
二点委夜蛾过冷却点测定及越冬虫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自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为害夏玉米以来,成为近年夏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害虫。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抗寒性及越冬能力,测定了几种不同状态下的老熟幼虫及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结果表明:不同食物饲养的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温度范围为-5.63~-4.32℃,差异不显著,但经低温处理后过冷却点温度有所降低(为-8.36℃);而低温处理后作茧的老熟幼虫耐寒性最强,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温度分别达到了-25.35℃和-9.98℃。初步推断,在华北地区二点委夜蛾主要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在较温暖地区也有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0.
为掌握华北平原甜高粱受蛀茎害虫的为害情况,对河北和山东2省3地共9个甜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华北平原为害甜高粱的蛀茎害虫主要有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粱条螟(Procerasvenosatus)和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其中玉米螟是优势种,占60%以上;品种间受害程度有较大差异,其中有2个品种100%被害,有1个品种受害率仅为15%;植株受害后糖垂度显著下降,平均降低30%以上,受害株与健株在糖垂度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