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一、降低媒介蚜虫的密度彻底防治媒介蚜虫,就是用杀虫剂直接降低媒介蚜虫密度以防止卷叶病毒病的传播。不要在媒介蚜虫多发生的地块留种,除掉冬季寄主(越冬植株),避开媒介蚜虫易发生的一般栽培区,使留种地集中,以间接地降低媒介害  相似文献   
22.
景观结构与功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景观具有等级结构。从土地利用景观和农田景观两个尺度对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农安县的土地景观格局动态进行描述;以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用景观指数对土地利用景观进行分析;采用多样性指数来描述农田景观结构动态。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土地景观动态变化对农业旱灾的影响,指出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本区农业旱灾频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水旱灾害对农田景观动态的影响--以松嫩平原农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地形、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农安县农业发展受水旱连害、水旱相互消长和水旱并害,并且水旱灾害的波动幅度较大,旱灾受灾面积整体上大于水灾受灾面积。水旱灾害对农田景观的影响具有相关的作用机理。通过农安县降水和水田面积、降水和水灾面积以及水灾面积变化对水稻田面积变化的影响,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灾面积变化是引起农田景观动态的直接因素,而且水田景观变化滞后于水灾的变化,这种滞后性反过来又加剧了农业旱灾的发生。通过水旱灾害对农田景观动态的影响,说明该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4.
东北黑土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土是一种自然肥力很高的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黑土区一直以肥沃的土壤,优越的气候条件,多样的生境和雄厚的农业科技条件而著称。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地的扩展,黑土区在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严重,土壤退化导致的土地生产力降低、水资源短缺、农田污染以及自然灾害加剧等。在分析环境问题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的对策,为东北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VaR的一些缺陷进行分析,并例证了VaR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准确识别风险以及VaR缺乏次可加性,提出了损失期望值这一更接近于投资者真实心理感受的风险度量方法,并证明了它是满足次可加性的风险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26.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陕北延河流域旱地系统生态需水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延河流域旱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生态学和水文学意义的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应用"3S"技术,划分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各分区旱地系统的生态需水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基本划分为防风固沙区、防旱抗旱区、水土保持区、农业种植区和植被保护区等五大生态功能分区。景观尺度上,有林地-黏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502.31mm/a;牧草地-砂壤土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0.01mm/a。生态功能分区尺度上,植被保护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大,约为357.72mm/a,防旱抗旱区的单位面积生态需水最小,约为304.73mm/a。该研究为明确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水土资源的利用方向和生态整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的特征,明确生产条件改善后影响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发挥土地整理效果提供依据。采集临潼区新丰土地整理项目中道路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疏林地和对照样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经整理后的新增耕地17个土壤样品,测定其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代换量、pH值和全盐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壤养分中容重、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全盐和代换量含量平均为1.54 g/cm3,5.37 g/kg,0.54 g/kg,5.42 mg/kg,73.23 mg/kg,8.51,573.81 mg/kg和12.41 cmol/kg;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对养分含量影响较大;土壤中各养分间相关程度较低,容重-有机质、速效钾-代换量和全盐量、代换量-全盐量具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58,-0.62和-0.68,其余养分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以看出:新增耕地利用时间较短,养分积累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是导致肥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土壤养分水平成为制约整理后土地生产能力和影响产量差异的的重要因素,应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培肥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8.
基于检验有效性和可信度的考虑,利用协整检验来验证序列线性组合的平稳性,序列出现线性组合不平稳,则格兰杰因果检验是有效的;采用Hsiao版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最优滞后阶数选择,分析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存在及方向.结果表明:除核电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外,其他变量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9.
从不确定性的角度出发 ,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模式选择纳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所有权不确定性与承包期不确定性的根本制度缺陷 ,指出自耕农所有制才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了单位圆盘加权Orlicz空间上的再生核公式和有界算子以及加权Bergman空间上的η-列、BE函数和GL函数的性质,从而建立起了比古典Bergman空间要广泛得多的一类空间上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