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林业   32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改良土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川中丘陵区不同防护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类型土壤的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毛管水含量、田间持水量、田间有效持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土壤养分贮量和土壤速效养分供应量均比对照地、标准地、有林地、未造成林地高,防护林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改良程度取决于森林植被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林种的配置状况。该研究对严重土壤侵蚀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油松分布区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油松主分布区157县1951-1980年间12个项目的气象资料,用主分量分析技术将油松主分布区划分为四个区。  相似文献   
43.
珍稀濒危植物穗花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花杉是第三纪残遗植物,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的珍稀濒危树种。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穗花杉在系统分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繁殖方法和濒危原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穗花杉的研究历史和研究内容作一个较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为恢复和扩大穗花杉种群,合理利用和保护穗花杉资源提供较全面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4.
灵空山辽东栎萌芽更新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灵空山辽东栎萌芽更新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以及枯落物层厚度等七项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坡位为影响辽东栎萌芽更新的主要立地因子;辽东栎萌芽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海拔1 850 m、阳坡、坡度35°、下坡。  相似文献   
45.
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灌木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灌木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早期,物种多样性波动较大.其并非绝对随群落演替的顺向发展而增加.火烧后4~5年是群落发生剧变的时期,火烧后8~20年、20~27年是群落结构组成连续变化的时期,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恢复27年时耐荫物种和不耐荫物种同时出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6.
北京地区4种阔叶树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及温度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植物对CO2浓度和温度组合变化的生态响应,在植物生长旺季,对北京地区银杏、杜仲、玉兰和华东椴4个树种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光合最适温在30℃左右,夏季晴天的持续高温(>30℃)不利于4个树种光合作用。在CO2浓度加倍条件下,4个树种的光合速率明显增大,但银杏和杜仲的光合最适温并未升高,玉兰则升高了2℃,华东椴升高了4℃。可以预测,未来大气CO2浓度加倍导致气温升高,对银杏和杜仲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将加强,玉兰和华东椴将得到缓解。水汽压亏缺(VPD)对温度变化敏感,而气孔对VPD十分敏感,温度升高时,VPD增大引起气孔导度(Gs)减小,会限制叶片对外界CO2的吸收,这可能是高温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CO2浓度加倍,4个树种的Gs值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7.
川滇高山栎种群统计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种群统计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主要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林区五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生物量结构等方面探讨川滇高山栎种群的海拔梯度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种群径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的双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2 cm~4 cm,约占70.33%;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的单峰型,径级峰值出现在1 cm~3 cm,约占76.35%.(2)川滇高山栎种群高度级分布表现为两类,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下地带,高度级峰值出现在2 m~3 m左右,约占65.38%;另一类为海拔3000 m以上地带,随高度级增大,高度级百分率呈递减趋势.(3)川滇高山栎种群总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递减趋势,其平均总生物量为26 408.7 kg·hm-2,各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29.85%、18.54%、18.54%和6.91%.海拔2 720 m~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1皮的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 m~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干枝叶皮的比例约为4221.  相似文献   
48.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 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 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 720~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 720~2 920 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 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 020~3120 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 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 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相似文献   
49.
依据中国6省421块油松纯林标准地资料编制了油松林分生物量—密度管理图。其中,干量、地上部量及总生物量密度图的估计相对精度在95%以上,并能通过适合性F检验;叶量、枝量和根量的相对估计精度分别为95.2%、92.8%和93.4%。  相似文献   
50.
一块油松人工林夏日的净光合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在华北分布广泛,解放后又营建了大面积人工林。研究油松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生产力,在林业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绿色植物固定光能还原CO_2的过程是一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的基本过程。因此,群体光合速率问题必然成为研究森林生产力的基础。油松人工林群体光合速率的研究是北京林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