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解决部分谷子杂交种"库"、"源"失调,生育后期易脱肥,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以张杂谷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施肥量,设6个水平(拔节期沟施KCl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副处理为留苗密度,设5个水平(22.50万株/hm2、26.25万株/hm2、30.00万株/hm2、33.75万株/hm2、37.50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留苗密度对张杂谷8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旨为建立谷子杂交种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施肥量对穗长和穗直径有显著影响,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大;留苗密度对穗长、穗直径、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影响不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谷子穗长、穗直径和产量增加;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加,穗长和穗直径减小,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增加,其中密度在30.00万~37.50万株/hm2范围内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施肥和密度互作试验产量结果,认为在冀中南夏播最利于发挥张杂谷8号产量潜力的栽培方式为:在30.00万~37.50万株/hm2留苗密度下,拔节期施KCl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施尿素225 kg/hm2。  相似文献   
22.
河北省“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是食品安全存在隐患、资源环境约束大、农民增收慢和农业装备水平低等,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开展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科技水平、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促进河北省"十三五"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团队建设成效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工作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取得的成效,如引领科技人员开展实质性合作、重复研究和小而散的现象减少、知名专家在同领域地位上升、科研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学术报告走向制度化等,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人才培养、增强团队自身建设和增加运行管理专项经费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24.
台田措施下坡面流土壤侵蚀水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放水试验,研究2种台田类型(土坎,石坎)、3种台田级数(1,2,3级)、1种坡度(10°)、3种放水流量(0.5,1,1.5m~3/h)下坡面流土壤侵蚀过程,分析台田措施下坡面流土壤侵蚀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台田级数对坡面流流态影响较大,增加台田级数可使坡面流波动性降低,台田类型对雷诺数影响相对较小。土壤分离速率总体随流量增大而增大,相同流量条件下,呈波动性增加后减少且逐渐趋于平稳的特征,两者相关关系用指数函数回归方程拟合(R20.840)。同类台田且田面宽度和相同条件下,土壤分离速率与台田级数呈负相关关系,阻力系数与流量呈负相关关系,坡面流土壤分离速率与阻力系数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认识坡面流土壤侵蚀的过程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坡面侵蚀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对于增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为例,总结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