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92篇
  111篇
综合类   516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北地区早在四十年前即开始了日本落叶松的引种。日本落叶松早期(幼令)表现速生,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为查明种源效应,我们开展了日本落叶松产地试验。本文仅就苗期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材料1.种子来源:供试日本落叶松种子有日本本洲中部原产区三个县和北海道的种子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几个县和山东崂山人工林的种子。产地气候状况见表1。  相似文献   
992.
2003年入夏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久晴无雨,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情况,森林防火工作虽处非重点防火期,但火险等级明显增高且居高不下,森林火灾、火警频发。由于市党政领导的足够重视,措施得力,扑救及时,使森林火灾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该文总结了吉安市夏季非重点防火期内防火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1森林火警、火灾发生情况及主要原因据统计,2003年7月1日~8月31日,全市共发生森林火警27起、火灾37起,这是历史同期少有的现象。造成全市森林火警、火灾频发的客观因素有:一是全市降雨量显著偏少。6月份全…  相似文献   
993.
杀虫荧光假单胞工程菌对棉铃虫的离体及活体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座子mini Tn5将δ 毒素基因cryIA(c)整合到生防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30 3 1的染色体上 ,构建成荧光假单胞工程菌。以棉铃虫二龄幼虫作供试昆虫的离体生测表明 :在同一剂量水平上 ,PT4 5、PT51、PT6 1、PT71等工程菌株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均高于野生菌株HD 73;浓度最高时PT4 5、PT51、PT6 1、PT71、HD 73处理棉铃虫的死亡率分别为 86 7%、76 7%、80 0 %、86 7%、70 0 % ,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体重与浓度呈负相关。用上述工程菌接种棉花活体 ,喷雾处理 3周后 ,用棉叶饲喂的棉铃虫死亡率分别达 70 0 %、6 0 0 %、6 0 0 %、6 6 7%、33 3% ;用棉顶尖饲喂的棉铃虫死亡率分别达 70 0 %、6 3 3%、6 0 0 %、73 3%、30 0 % ;用棉蕾饲喂的棉铃虫死亡率分别为 6 3 3%、53 3%、50 0 %、6 3 3%、2 6 7%。  相似文献   
994.
水稻白叶枯病的产量损失是病情函数。病情与产量损失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反应出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病系统在环境条件和人类干预下,寄主-病原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结果,可行成不同的病情与产量损失组合。我们采取三种病情与产量损失估计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一)稻白叶枯病病情与产量损失宏观定性分级定量估计损失法;(二)病情按严重度分级,抽样测定单株产量与损失率,再估计全田或地区产量损失;(三)多年多点稻白  相似文献   
995.
烟台市果园杂草的种类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998-1999两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烟台市果园杂草种类,共29科79种杂草。其优势种群为以禾本科和菊科杂草为主的13科20种杂草。  相似文献   
996.
正警犬训练与实战应用中,公犬在胆量、凶猛性、耐力和持久性等警用性能上要明显优于母犬,且母犬存在发情周期,发情母犬不仅自身的训练和使用效率下降,其在训练和实战场地散发的信息激素会干扰公犬的作业,因而警犬训练、使用单位在选择受训犬时会更趋向于公犬,导致公犬数量供不应求、优质母犬却面临淘汰的不平衡供求现象存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旨在对草原红牛AIDA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研究,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探究AIDA基因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从草原红牛脂肪组织中扩增AIDA基因编码区,测序鉴定后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肌肉、脂肪)和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转染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IDA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IDA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上。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成脂分化结果表明,AIDA基因mRNA表达量在分化的第2天达到最高,随着脂肪细胞的成熟,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且过表达组AIDA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该结果为体外研究牛AIDA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及其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是提高其生产能力和饲料利用率及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早期断奶后由于其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善,饲养管理跟不上,也给仔猪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腹泻、水肿病等,其中以腹泻最为普遍,轻者影响仔猪生长,重者导致仔猪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现将仔猪腹泻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仔猪腹泻的病原因素1.1大肠杆菌致病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有O5,O8,O60,O115,O138,O189,O147,O157等;具有荚膜抗原K88,K99,K987,及F41等感染。1.2致猪水肿病溶血性大肠…  相似文献   
99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高峰期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胫骨指标的影响。选取即将达到产蛋高峰期的山麻鸭90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各组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20%、0.25%、0.30%、0.35%、0.40%、0.45%,试验期11个月。结果表明:1)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蛋鸭产蛋性能和蛋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蛋鸭的胫骨重、胫骨长度和折断力无显著影响(P0.05)。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随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升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0.35%组和0.40%组的胫骨密度显著高于0.20%组和0.25%组(P0.05),当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升至0.35%以上时,骨矿盐含量显著高于0.20%组(P0.05)。3)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胫骨灰分中钙和磷含量、血清中钙和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由于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无显著影响,以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作为参考指标,通过回归方程得出蛋鸭适宜的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为0.33%~0.38%。在实际生产中,若只考虑生产性能,建议采用0.20%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可节约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000.
豌豆镰孢根腐病菌的鉴定及其致病基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国不同地区豌豆镰孢根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基因多样性,为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对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通过茄镰孢豌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 sp. pisi)致病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对病原菌分离物致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96个病原菌分离物鉴定为茄镰孢豌豆专化型。致病性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对豌豆品种“草原27”致病,其中81.3%的分离物致病力强,10.4%的分离物致病力中等,只有8.3%的分离物具弱致病力。用4个致病基因PDA、PEP1、PEP3和PEP5 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物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在96个分离物中共检测到10种基因组合(基因型),其中含有4个基因组合和3个基因组合的分离物约占91%,这些分离物绝大多数具有强致病力(87.4%)或中等致病力(9.2%),而检测不到PDA的分离物基本上都是弱致病力类型,表明致病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与茄镰孢豌豆专化型的致病力水平有关。【结论】茄镰孢豌豆专化型是引起中国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豌豆主产区大多数分离物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