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蔗新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AMMI模型对17个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CY)、蔗糖分(SC)和含糖量(SY)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以这3个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品种稳定性参数(Dg)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甘蔗CY,SC和SY在不同品种和环境的差异以及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考虑CY,SC和SY的表现和稳定性,福农91-4710、闽糖86-2121为高产稳定性较高的品种,粤糖93-159和云蔗92-19为高糖稳定性较好的品种,粤蔗C25和桂糖92-262为低产稳定性最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42.
甘蔗愈伤组织G418最低抑制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型抗生素G418对7个有代表性的甘蔗品种(系)(Saccharum officinarum L.)的愈伤组织进行了最低抑制浓度(MIC)测定,结果发现甘蔗的MIC既有种属共性,又有品种特异性。在受试品种范围内对G418的敏感性有差异,果蔗和部分台糖品种的MIC为35mg/L,美国高生物量甘蔗品系和福农系列品种的MIC为50mg/L,但与愈伤组织的大小有关。另外发现低浓度的G418有促进甘蔗愈伤组织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果蔗种质资源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RAPD和ISSR分析30份果蔗种质的遗传背景,筛选出几个扩增条带清晰、多态程度较高、稳定可靠的引物(其中RAPD引物SS和ISSR引物WW可一次性准确地检测出黑皮果蔗、地方果蔗和自育杂交种间的区别),而且ISSR又比RAPD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多态性(二者的多态性条带比分别为61.35%和56.8%)。  相似文献   
44.
来自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 5省 (区 )的 15个甘蔗优良品种 (系 )在福州和仙游 2个国家区试点新植 ,试验结果表明 :粤糖 93- 15 9、福农 91- 4710等 13个参试品种均比双对照增产、增糖 ,新植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的有粤糖 93- 15 9、福农 91- 4710、闽糖 86 - 2 12 1、粤糖 92 - 12 6及云蔗 89-35 1等。  相似文献   
45.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96-002-02-15”甘蔗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专题合同于1996年9月在北京草签之后,该专题的8个承担、参加(协作)单位的第一主持人于同年11月11-14日在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签定了各子专题合同。福建农业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专题”第二主持人陈如凯教授主持会议。福建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吕柳新教授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根据国家科委关于“九五”科技项目全面实行滚动管理的决定,通过有限竞争性招标、专家评审和打分排序以及国家科委、农业部、轻工总会协调意见,福建农业大学等8…  相似文献   
46.
甘蔗实生苗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LCP85-384和崖城82-108杂交后代120个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丛含糖量变异系数最大(51.31%),视纯度变异系数最小(3.43%)。除单茎重、丛重和丛含糖量分布为左偏正态分布外,株高、茎径、有效茎数、旋光读数、锤度、转光度和视纯度7个性状符合正态分布。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锤度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对丛含糖量有极显著正效应(p<0.01),旋光读数对丛含糖量有显著正效应(p<0.05)。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旋光读数对丛含糖量分类有显著影响,并以这4个性状为指标建立丛含糖量判别模型,误判率为4.73%。对12个杂交组合后代验证结果表明,判别模型入选率与实际入选率基本一致,分别为6.30%和6.85%。  相似文献   
47.
抗原直接包被间接ELISA检测甘蔗黄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优化甘蔗黄叶病毒(SCYLV)抗原直接包被间接ELISA实验条件,统计结果表明,甘蔗蔗汁和蔗叶SCYLV粗提液包被抗原合适体积为150μL,最佳的抗体浓度SCYLV-IgG多克隆抗体(一抗)稀释1500倍,碱性磷酸酶羊抗兔IgG(二抗)稀释20000~30000倍,最佳反应时间为1~2h。应用这一优化体系,分析甘蔗不同部位的蔗茎和不同叶位的叶片SCYLV滴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上部甘蔗蔗茎SCYLV病毒含量显著高于中下部蔗茎组织,最高可见肥厚带叶(+1叶)及其上一叶(-1叶)的嫩叶组织SCYLV病毒含量显著高于最高可见肥厚带叶以下第2叶(+3叶)和第4叶(+5叶)的老叶组织。甘蔗幼嫩组织部位SCYLV滴度较高,更适合于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48.
简便快速地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DNA模板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和大批量分子检测的基础。常用的液氮手工研磨提取DNA方法存在着耗时、费力、污染等诸多不足。利用从美国引进的球磨机,根据甘蔗叶片的特点,采用国产钢珠,通过优化实验步骤,建立了一种高通量制备甘蔗叶片DNA的方法,其中,叶片快速研磨使用不锈钢珠的直径为4 mm,对叶片进行液氮预冻,时间为30~45 min,叶片用量为50~100 mg,打磨时间为30~40 s。这种方法缩短了提取DNA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而DNA质量与经典方法相当,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9.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甘蔗品种抗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甘蔗品种(系)抗螟性评价指标,建立甘蔗品种(系)抗螟性综合评价体系。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以螟害株率、螟害节率、螟害指数、枯梢率、蛀道数、蛀道长度和羽化率为甘蔗生长中后期抗螟性评价候选指标,对19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抗螟性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螟害株率外,其余6个候选指标均有望作为抗螟性评价指标,其中螟害指数与单茎重损失量、蔗糖分损失量间同时具有显著正相关,是评价甘蔗受害程度的最佳指标。因子分析结果表明,6个抗性相关指标可简化为3个公因子,即植株受害因子、蛀道解剖因子和螟虫生长发育因子。根据品种因子得分,对19个甘蔗新品种(系)抗螟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粤甘42号对螟虫抗性最高,福农38号、桂糖29号、柳城03-1137和桂糖31号对螟虫抗性最低。本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甘蔗抗螟性评价指标与综合抗性评价方法,还明确了19个甘蔗新品种(系)对甘蔗螟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50.
甘蔗经济性状的因子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4个甘蔗品种2次新植和1次宿根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将11个甘蔗经济性状用4个主因子表示,累加方差贡献率达到91.08%.第1主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是折光锤度、转光度、蔗汁蔗糖分和甘蔗蔗糖分等糖分因子;第2主因子载荷值较大的性状有甘蔗茎径、单茎重和公顷蔗茎产量指标等产量因子;第3主因子只有公顷有效茎数起主导作用;第4主因子起支配作用是重力纯度和视纯度等衡量甘蔗成熟度的因子.第1主因子与第4主因子有较大的正相关性,与第2主因子有较大的负相关性.根据品种斜交因子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把14个甘蔗品种分为4类,第1类又分为3个亚类,不同类型品种具有不同的产量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