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9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山野豌豆和无芒雀麦单混播生产性状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寒地区通过2006和2007年2年利用无芒雀麦、山野豌豆2种牧草采用单播、混播播种方式,进行产草量、返青时间、越冬性能、生长期等性状的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无芒雀麦和野豌豆混播后在发芽、返青、越冬率等生长性能和产草量等生产性能方面均占优势,为当地适宜的草地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02.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结合高校专业课学时较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发酵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引入实践教学、完善教学手段、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3.
蛋白阵列(Protein array)也叫蛋白芯片,是生物芯片(Biochip)的一种,主要利用抗原/抗体可特异性结合原理制备而成。按阵列样点大小,蛋白阵列又可分为微阵列(Microarray)和宏阵列(Mac-roarray)两类。微阵列集成度极高,可进行高通量  相似文献   
104.
茶树不同儿茶素含量愈伤组织的蛋白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于茶树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并比较不同愈伤组织间的蛋白表达差异,为深入开展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优化蛋白质提取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对"云茎63X"(儿茶素含量低)、"云茎63Y"(儿茶素含量较高)和光照诱导的"云茎63Y"(儿茶素含量最高)三类愈伤组织的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并对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LTQ-ESI-MS/MS)分析。【结果】通过对蛋白得率和SDS-PAGE单向电泳图谱的比较,发现TCA-丙酮法最适合茶树愈伤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从三类愈伤组织的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分析检测出14个差异较大的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14个蛋白中包括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WD40蛋白、咖啡酸-O-转甲基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果胶甲酯酶等。【结论】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苯丙烷及类黄酮途径的合成及其调控、乙烯合成、细胞壁代谢、糖酵解和信号转导等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针对西洋参种植农艺要求窄行距单粒精密播种、但缺乏适用精密播种技术与装备的问题,设计一种采用负压吸种、正压卸种的管针式集排器。分析了集排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了主要结构参数,开展了集排器并联各行气流分配均匀性仿真分析,构建了排种器吸种和卸种环节力学模型,通过台架试验测试了集排器性能。仿真分析表明,各行排种针末端种子吸附面气流流速的变异系数为2. 923%,集排器并联各行排种针流场分配较均匀;台架试验表明,集排器的单行合格指数可达90%以上;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合响应曲面分析表明,影响合格指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排种轴转速、吸种负压、卸种正压,集排器最佳性能工作参数组合为排种轴转速13. 10~17. 70 r/min、吸种负压4. 25~4. 50 k Pa及卸种正压2. 90 k Pa时,集排器单行的排种合格指数大于88. 50%、漏播指数小于5. 00%、重播指数小于7. 50%;选取该范围内不同工况条件进行集排器整体排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集排器各行排种合格指数均大于86. 30%,行间合格指数一致性变异系数小于1. 80%,各行合格指数稳定性变异系数均小于6. 20%,排种器工作性能稳定,满足西洋参精密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依次用有机溶剂石油醚、无水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不同温度处理后的茶汤,探讨温度变化导致绿茶汤色劣变的成因.HPLC分析和色差计测定结果表明,与绿茶汤色变化关系密切的物质主要分布在正丁醇相和水相中;儿茶素脱没食子化和降解反应主要发生在低温条件下(10℃、40℃和70℃);高温条件下(100℃)主要发生儿茶素脱没食子化和异构化反应;低温(10℃)条件下会发生黄酮苷的水解.  相似文献   
107.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能有效的克服水稻播种量过大、种苗素质差、生育期短、密植早插、热量资源差、无效分蘖多等生长障碍因素,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稻作创新技术可以说推广上超栽培技术,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是深化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水稻栽培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为确保该项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万无一失,在应用三超栽培技术上,要把握好以下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8.
利用薄层层析方法对儿茶素合成途径中的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促反应产物儿茶素C进行初步分离,用香草醛显色法进一步定量。以建立该酶促反应产物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对薄层层析展开剂配方、及薄层分离产物均进行了研究。该方法检测波长为500nm,展开剂最优配方甲醇:乙酸乙酯:甲酸=8:8:1.5,层析分离所得显色产物为儿茶素C。以儿茶素C为标样,线性范围为50~50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1.0%~93.0%之间,RSD为3.39%。建立了薄层层析与香草醛比色法结合检测儿茶素C含量的体系,该体系能够快速测定茶叶中DFR/LAR酶反应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9.
结合淄博市自然环境特点,对小麦优选良种、提地整理、科学施肥、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究该区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0.
金丝小枣的自然坐果率较低,不足0.5%。生产中都是采用花前疏截枣头、花期喷赤霉素和主干开甲(环状剥皮)等技术措施来提高坐果率。开甲是金丝小枣提高坐果率的传统技术,也是关键技术。如果只疏截枣头和喷赤霉素而不开甲,开始可能坐果很多,但随着生长幼果会逐渐脱落甚至所剩无几。生产中看到,开甲后坐果量的多少与甲口(环剥口)的愈合早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