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69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45篇
  37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基于MODIS和FY-2D卫星降水数据的遥感旱情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情况下干旱是由降水异常偏少引起的,目前考虑降水因素的遥感旱情监测模型中,模型权重的确定方法复杂且使用的卫星降水数据分辨率低。针对上述问题,在利用MOIDS数据构建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温度状态指数TCI的同时,结合FY-2D卫星降水数据构建线性加权组合模型,即归一化旱情综合指数SDCI,模型的权重系数通过与农业受旱率的相关性来确定。并以SDCI指数作为旱情监测指标,分析了桂西北2009年10月~2010年4月的旱情,监测结果表明该时段发生了一个从"局部地区有旱→旱情加重并持续→轻微缓解→旱情加重→旱情缓解"的演变过程,与实际旱情资料的描述相一致,表明SDCI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旱情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2.
对生物农药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进行了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1;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 500 mg·kg-1;对试验兔急性眼刺激的平均指数为0;对大鼠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敏率为0.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是一种低毒,对兔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性的安全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93.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阐述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寄主和传播方式,介绍玉米粗缩病常用的防治方法,分析目前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4.
大肠杆菌NusA蛋白与拟南芥LRR-RLK家族蛋白CLAVATA1(CLV1)胞外结构域(Ectodomain,ECD)融合表达,实现了蛋白CLV1-ECD的可溶性表达;CLV1-ECD与其配体蛋白CLAVATA3(CLV3)共表达,可以明显提高它的水溶性。该实验方法快速简易地获得了大量纯化的CLV1-ECD蛋白,避免了包涵体变性与复性的复杂过程,为植物CLAVATA信号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米老排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试样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米老排试样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米老排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米老排试样的初期开裂等级为4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为2等,干燥速度等级为2等,综合特性等级为4等。米老排的干燥初期温度为5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2~3℃,干燥终期温度为80℃。厚度为25 mm的米老排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6(10)d(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米老排木材的平均纵向收缩率为0.14%,平均径向收缩率为4.37%,平均弦向收缩率为6.67%。米老排试样主要缺陷是初期开裂、干缩、扭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喷蒸处理。  相似文献   
96.
为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 kg/hm2和2152.5 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罗伟  宫相忠  高伟  夏云捷  张必达 《水产学报》2014,38(12):2018-2028
模拟萱藻育苗条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沙滤天然海水作为培养液,研究了光照强度[7.2~126.0μmol/(m2·s)]对萱藻孢子萌发、幼苗早期发育及附生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的适宜光强范围为27.0~72.0μmol/(m2·s)。其中,在45.0μmol/(m2·s)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率较高,并在放散后的第16天萌发率达到(44.44%±11.00%);(2)在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幼苗早期生长的适宜光强范围为36.0~54.0μmol/(m2·s),其中45.0μmol/(m2·s)最适宜萱藻幼苗的生长,且附生藻类密度最低,孢子放散后第34天附生藻类密度为(38.4±0.6)×104个/cm2;(3)本研究共鉴定出附生藻类2门13属29种,主要优势种为碎片菱形藻、小伪菱形藻、艳绿颤藻、膨胀色球藻、耳形藻和新月菱形藻。其中碎片菱形藻在7.2~18.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而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在27.0~126.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研究表明,萱藻孢子萌发和幼苗早期发育的最佳光强为45.0μmol/(m2·s),且在萱藻育苗过程中应重点防治的附生藻类为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  相似文献   
98.
对闽北山地坡位对湿地松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湿地松幼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中坡和下坡湿地松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大于上坡;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幼林的林分生物量为下坡(9 522kg hm~(-2))中坡(7 137kg hm~(-2))上坡(6 266kg hm~(-2));不同坡位上湿地松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其中中坡对氮、磷的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上坡和下坡,下坡对钾、钙、镁、铁的利用效率高于上坡和中坡。  相似文献   
99.
为了积累基岩海岸生态恢复经验,改善沿海困难立地的生态环境,对平潭岛临海石质山体造林乔木和灌木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质海岸不同乔木和灌木造林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存率,其地径和树高生长比初植时均有显著提高,生态恢复成效显著;通过树种的适应性评判,4种乔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木麻黄台湾相思肯氏南洋杉龙柏,4种灌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黄栀子滨柃夹竹桃海桐。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分离自渤海潮间带海洋芽胞杆菌(Bacillus marinus)B〖CD*2〗9987为研究对象,在番茄活体和离体条件下,初步研究了B 9987菌株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试验结果表明,B 9987菌株活菌液处理,表现最强的抑菌和控制病害的作用,其中对番茄灰葡萄孢菌和茄链格孢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4 μL/mL,对两种病害的生防效果分别达85.1%和88.4%;各处理番茄植株5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其中活菌原液处理诱导效果最好,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的4.13、2.54、1.85倍。表明B 9987菌株对番茄病害的防治是抑菌和诱导抗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