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共记载了发生在山西果树上的真菌病害11 种,并对其症状、病原及分布作了详细描述。所报道的11 种真菌病害分别寄生在3 科4 属8 种寄主植物上,其中2 种为国内寄主新记录( 标记为* ) 。所有标本均保存于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真菌病害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盾壳霉抗菌核净菌株的诱导及其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可与菌核净配合防治作物菌核病的盾壳霉菌株,进行了紫外线辐射和药剂驯化试验,分别得到4个和2个盾壳霉抗菌核净突变菌株,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除菌株D-1外,其余突变菌株生长速率(菌落直径57.00 ~62.75 mm,生物量6.38 ~8.63 mg/mL)均大于亲本菌株(菌落直径54.00 mm,生物量5.91 mg/mL);大部分突变菌株产孢量(对数值7.33 ~8.16)小于亲本菌株(8.40);菌核净对突变菌株的EC50值是亲本菌株的2.23 ~191.84倍;突变菌株D-3、U-6有微弱的几丁质酶活性,且除U-4外的突变菌株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亲本菌株8.96 U,突变菌株9.18 ~17.61 U)。综合分析,U-6菌株既有较高的葡聚糖酶活性又有几丁质酶活性,并能保持较快的生长速率,是值得开发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高俊明  李红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51-54,96
对山西省太谷县玉米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126份土壤样品中共鉴定出4个属5个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分别为米卡垫刃线虫(Miculenchus sp),马舒德矮化线虫(Tmashhoodi),燕麦真滑刃线虫(A avenae),普通丝尾线虫(F vulgaris)和裂片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ar-sus),其中,马舒德矮化线虫和普通丝尾线虫为山西省新记录种。这些线虫在0~50 cm土层内均有分布,但不同种类的线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不同的趋向性。裂片真滑刃线虫在10~20 cm土层中最多;马舒德矮化线虫主要聚集于0~10 cm的表层土壤中;米卡垫刃线虫在各土层中分布较均匀,40~50 cm土层中稍多;普通丝尾线虫主要分布于0~20 cm土层中;燕麦真滑刃线虫在30~40 cm土层中分布最多。总的来说,玉米根际线虫主要集中于10~20 cm土层中,占0~50 cm土层线虫总数的22.9%。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西省甘蓝黄叶病发生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寿阳县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12份罹病植株根、茎部共分离到28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与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与木贼镰刀菌为山西省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较尖孢镰刀菌弱。此外,木贼镰刀菌作为甘蓝黄叶病病原为首次报道。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凯  高俊明  李浩 《福建茶叶》2016,(11):11-12
茶叶烘干机是茶叶加工流程后期干燥茶叶的主要设备之一,当前最常用的茶叶烘干机大多为链板式烘干机。茶叶物料的链板式烘干机干燥过程数学模型是建立在烘干机内热风和茶叶的热湿平衡的基础上的,依据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进行叠代计算得出。在一定的进风温度、叶层厚度和链轮转速的干燥条件下,出叶含水率可由进风温湿度与排风的温湿度所得出。茶叶烘干机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对茶叶的烘干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烘干机的研制与设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晋城市和太谷县的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玉米穗腐病病样中共分离到53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其中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46.7%,属优势种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轮枝镰孢菌与禾谷镰孢菌为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且两者复合侵染对玉米造成的为害最严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康氏木霉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康氏木霉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拮抗效果, 为用于该类病害防治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康氏木霉对向日葵菌核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同时对康氏木霉的代谢物进行了活性测定, 结果发现: 康氏木霉挥发性代谢物对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与对照在F0 01水平上差异显著。非挥发性代谢物对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也达F0 01显著水平, 但分析过滤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不同灭菌方式对抗生物质活性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康氏木霉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具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法,对采自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4个地区的188个灰霉病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表现型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状况和预测其抗性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对多菌灵的抗性表现型可分为敏感(S)、低抗或中抗(RM)和高抗(R),对腐霉利和乙霉威可分为敏感(S)和抗性(R)。以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性为序,检测出8种不同类型的抗性表现型,即RRR、RRS、RSR、RSS、RMRS、RMSR、RMSS 和SSR。各表现型的分布频率随各地区用药历史和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并与抗性监测结果相一致。对55个不同抗性表现型的单孢菌株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继代无药培养10代后,以RRR和RSS型表现最稳定,而其余类型菌株均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异,尤其是RMSS和RMRS型菌株100%发生了变异,抗性表现型不稳定的菌株占52.7%。对多菌灵的抗性变化趋势是由敏感向低抗、再向高抗发展;对腐霉利的抗性变化主要是由抗性转变为敏感;而对乙霉威的抗性则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用抗病品种有效地防治山西省玉米病害。[方法]本文对山西省2011-2017年区试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穗腐病、茎腐病、大斑病4种病害进行了抗性结构和变化动态分析。[结果]不同熟期品种抗性比较,特早熟(S)品种抗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的资源严重缺乏(若干年份无"高抗"品种,且"抗"性以上百分比大都低于25%);各熟期抗穗腐病资源较为丰富(近3年来占比都高于65%,2017年都高于87%,S熟期达100%)。每年所有鉴定品种平均病情级别比较,丝黑穗病病情级别较高,抗性表现为"中抗"或"感";茎腐病、大斑病次之,皆表现为"中抗"或"抗";穗腐病较低,表现为"抗"。4种病害病情变化动态看,丝黑穗病、穗腐病逐年减轻,大斑病逐年加重,茎腐病呈轻-重-轻动态。[结论]本研究为山西省玉米抗病育种和品种引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