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适量施肥提高土壤残留硝态氮利用率及菠菜产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菜地耕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高和当季肥料氮利用率低的问题, 该研究通过田间注射外源标记氮(15N)微区试验,在土体15 cm(N15)和30 cm(N30)设置标记点,同时设置不施氮肥(N0)、传统施氮量(N1)、传统施氮量的70%(N2)和传统施氮量的40%(N3)4个施氮处理,研究土壤耕层残留硝态氮对菠菜产量及当季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15和30 cm标记处理下传统施氮量70%和40%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的菠菜产量相比较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但菠菜对标记氮的利用率随施氮量降低而提高,N3N15处理残留氮利用率为22.7%,分别是N1N15、N2N15处理的2.1倍、1.3倍;N3N30处理残留氮利用率为27.5%,分别是N1N30、N2N30处理的3.8和2.2倍。无论是有标记处理还是无标记处理,肥料氮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15 cm标记处理中,N3处理当季氮肥利用率为45%,是N1处理的3.5倍,N2处理的3.4倍;30 cm标记处理中,N3处理当季氮肥利用率为43.8%,是N1处理的4.2倍,N2处理的3.7倍。说明氮肥施用量降低到传统施氮量的40%,不会明显降低菠菜产量,土壤中残留氮素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明显提高当季氮肥利用率,为蔬菜生产中合理降低氮肥施用,减少无机氮素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高婷 《宁夏农林科技》2006,(3):16-16,22
对荒漠草原沙蒿根际、非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排序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0~10 cm土层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3)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非根际,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93.
自噬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内物质成分被溶酶体降解过程的统称。生命体借此清除细胞内的废物,重建结构从而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及细胞内环境稳定。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活性氧中介物(ROS),而ROS直接参与细胞存活和死亡调节。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中产生的ROS在多种条件下都是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能诱导自噬发生,而自噬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来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存活。ROS在多种条件下都是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作者主要对自噬的形成过程、氧化应激诱导自噬产生机制(包括调控mTOR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机制)及自噬缓解氧化应激的途径(mTOR信号通路、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和调控p53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生产中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动物氧化应激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养成经常为猫狗梳毛的习惯,不仅可以摆脱猫狗掉毛带来的烦恼,而且对爱宠本身也有很多好处:1.促进血液循环:在为猫狗梳理的过程中,梳针反复按摩皮肤,能够促进爱宠的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消除爱宠身体疲劳。2.减轻掉毛量:经常梳毛,脱落的死毛会顺着梳子被梳理下  相似文献   
95.
对国内外一些优良抗旱牧草品种进行适应性品比试验,实施优质抗旱牧草种子选育及繁育等研究工作,对进一步开展退化草地恢复和重建技术研究,解决宁夏畜牧业和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亦可为国家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6.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作为植物香气物质合成的脂肪酸代谢等途径中关键酶之一,对茶叶芳香物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从茶树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19个CsADH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显示,茶树的ADH基因家族成员分成6个亚家族;共线性分析发现,茶树和拟南芥、葡萄与猕猴桃的ADH基因家族之间分别存在2、4、12对共线性关系;茶树ADH基因家族含有1~13个外显子,编码其氨基酸的数目为236~669,分子量为26.15~73.83 kDa,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叶绿体,仅CsADH1定位于细胞核。此外,对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了大量与光响应、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和激素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CsFDH2在萎凋4 h时表达量最高;CsADH4CsADH10在萎凋32 h时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4.11倍和3.54倍;CsADH3在萎凋48 h时达到峰值,略高于萎凋32 h的表达量;CsADH-like1在萎凋40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值;CsADH-like3在萎凋24 h时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为探究萎凋过程中乙醇脱氢酶基因对白茶脂肪族类芳香物质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ROS介导的氧化应激与自噬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噬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内物质成分被溶酶体降解过程的统称。生命体借此清除细胞内的废物,重建结构从而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及细胞内环境稳定。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活性氧中介物(ROS),而ROS直接参与细胞存活和死亡调节。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中产生的ROS在多种条件下都是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它能诱导自噬发生,而自噬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来缓解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存活。ROS在多种条件下都是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作者主要对自噬的形成过程、氧化应激诱导自噬产生机制(包括调控mTOR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机制)及自噬缓解氧化应激的途径(mTOR信号通路、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和调控p53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生产中通过调控自噬缓解动物氧化应激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苏雪  高婷  侯云云  吴琼  孙坤 《草业科学》2016,33(10):2025-2032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具有开放花(CH)和闭锁花(CL)形成的二型性种子。在对紫花地丁CH种子和CL种子形态观测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两种类型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以及贮藏时间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CH种子长、宽以及千粒重显著大于CL种子(P0.05)。2)CH种子和CL种子最适萌发温度均为20℃,萌发率均在95%以上,在10℃条件下均不萌发,但在高温(30℃)条件下CL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CH种子(P0.05),其它温度下,两者萌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CH种子对光照条件敏感,黑暗条件对其萌发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而CL种子在12h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萌发差异不显著(P0.05)。4)CH种子贮藏210d后,萌发率显著降低(P0.05),而CL种子则在贮藏510d后萌发率才显著下降(P0.05)。CH种子于春季成熟后即可迅速萌发,CL种子一部分于之后的季节萌发,另一部分成为短暂土壤种子库于次年春季萌发。紫花地丁通过二型性种子更好地适应时空异质性环境,提高了其适合度。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明在有限降水及地力瘠薄等资源条件下的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为旱区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对宁南丘陵区主要生长年限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开展多点定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对宁南丘陵区苜蓿草地0~100 cm水分储量增减具有决定作用,苜蓿草地0~100 cm土壤水分表现出雨季来临前持续显著降低,雨季后极显著增加后,缓慢失墒至封冻的趋势,但100 cm以下表现出随生长年限不同各不相同的规律;在100~200 cm层次,以5年生水分补给较多,而2年生补给有限。其中,2年生苜蓿草地100~200 cm土体可作为补水层,在雨季来临之前,对浅层缺水进行一定补给,而5年生只是充当补水过渡层。  相似文献   
100.
高婷  陈淼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草业科学》2017,34(12):2493-2503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随着高程降低,植物的平均SLA和比根长(SRL)先减小后增加,株高(H)和茎干物质含量(SDMC)、LDMC表现出降低的趋势;3)综合考虑各高程的所有物种,SDMC与H、LDMC及FRTD显著正相关(P0.05),SRL和细根的比根表面积(SRA)均与H、SDMC、FRTD显著负相关(P0.05);4)不同高程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表现出趋同性,尤其在中间的两个高程吻合度较大。以上结果说明:消落带草本植物形成不同的性状组合适应环境;在淹水时间较长的低高程生境中,植物表现出"低投入-快速回收"的生长策略,而较高高程生境中的植物则对组织构建有较大的投入;不同生境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的趋同性,体现了消落带草本物种间已表现出趋同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