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西安市园艺站从 1986年开始与日本国冈山县立农业试验场开展以桃为主的果树技术合作交流 ,先后从该农业试验场引进日本桃优良品种 4 0多个。经多年多点试验观察 ,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国桃产区栽培的果个大、糖度高、品质优、外观美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 ,现将部分优质品种在西安  相似文献   
62.
1 病虫害种类及特点 猕猴桃作为陕两省新兴的水果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刚开始人工栽培,病虫害很少,也小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由于栽培面积、栽培区域的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措施、品种的不断更新,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据调查,  相似文献   
63.
1 早红蜜该品种是日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品种。1.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短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50g,最大350g。果皮底色乳白,极易着色,果面全红,外观极佳。果肉白色,带少量红色素,肉质细密,柔软多汁,口感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6%,  相似文献   
64.
产几丁质酶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明圈法对分离自9种植物的186株高产几丁质酶内生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1株分离自黄精块茎的菌株GKSHJA,用液培法测定其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为85.4%,该菌的粗酶液对其他10种常见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依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化学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黄色长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poroflavus);对GKSHJA菌株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碳源为1%的粉状几丁质,氮源为0.30%的牛肉膏,初始pH6,32℃培养6d时,培养液中几丁质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65.
刘娟  冯浩  王帅  高小宁  黄丽丽 《植物保护》2019,45(1):170-173
为了明确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现状,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7个省份7个不同年份的106株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建立了敏感基线。结果表明:供试苹果树腐烂病菌菌株的EC50区间在0.003~0.123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单峰曲线。经K-S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未出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抗性群体,平均EC50(0.044±0.029)μg/mL可作为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来自辽宁省的菌株敏感性最高,河南省的敏感性最低;不同年份的菌株敏感性也有显著性差异,2009年采集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最高,2016年采集的菌株敏感性最低,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随年份的推移逐渐降低,说明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6.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根部病害 ,如何有效地防治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中尚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种植抗病品种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为此 ,本研究对陕西及西北地区新近选育的 38个超高产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室内、田间抗病性研究 ,以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共 38个供试品种 (系 ) ,包括西农 2 78,西农1 376,西农 2 2 0 8,西农 91 8,西农 383,西农 1 0 4 3,温麦 6号 ,温麦 8号 ,周麦 1 1 ,新麦 9号 ,陕农 65 ,陕35 4 ,冀 965 4 63,淮阴 962 8,92 2 - 3- 2 ,2 61 1 - 64- 6,1 99- 1 ,1 99- 3,( 94) 48,…  相似文献   
67.
为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一株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将Hhs.015T的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分别于接种前1 d、接种同时和接种后1 d 3个时期喷施油菜叶片和茎秆。结果表明,Hhs.015T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喷施时期的防治效果则以接种同时喷施叶片的防效最好,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防效分别可达91.06%和85.22%。大田试验中,于初花期喷施Hhs.015T发酵液的防效可达41.27%,稀释后防治效果逐步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hs.015T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引起菌丝原生质体外渗、顶端膨大等现象;在菌丝侵染叶片时,能明显减少菌丝量,减缓侵染垫的形成,从而抑制菌丝的入侵。可见,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具有较好生防潜力,可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8.
陕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基因多态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设计对ISSR-PCR体系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筛选,并从47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供试的87个分离株进行扩增的结果显示,11条引物在129个位点扩增出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性位点率为92.25%。POPGENE分析显示,病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态性丰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9,群体内为0.891,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两个地理种群间的居群每代迁移数(Nm)为2.046,两者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8时,可将21个自然种群划分为9个不同的类群,表明陕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各个自然种群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千姬与千丸是西安市园艺站于1994年从日本国冈山县农业试验场引进的桃早熟品种.经过多年试验观察,与国内现有桃早熟品种比较,突破了早熟品种着色差、果个小、品质低下的缺陷.  相似文献   
70.
不同药剂和农业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在陕西关中和陕南不同生态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速克灵均可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但以速克灵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0%以上;其施药期为油菜初花-盛花期,施药次数以2次为宜,间隔7~10 d茎叶面喷施.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在油菜终花初期采取摘除主茎1~1.2 m以下"三叶"措施能进一步提高对菌核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