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槲皮素对棉铃虫体内一些解毒酶系和靶标酶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皮素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酶敏感度的影响。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 ,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 2~ 3倍 ,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提高近 15倍 ,而乙酰胆碱酯酶对对氧磷的敏感度却提高了 3.5倍。说明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降低是由于解毒酶系和乙酰胆碱酯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麦穗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分布及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谷胱甘肽S-硫转移酶(GSTs)的组织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脏、肠、鳃、卵巢、肾、脾脏、鳔、肌肉GSTs活性分别占41.73%,14.31%,12.11%,10.10%,8.62%,5.23%,4.33%,3.58%;差速离心结果表明,麦穗鱼GSTs活性大部分集中在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43%~55%,而45%~57%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细胞碎片、微粒体中,只有脾脏线粒体活性最高,约占42%.并对麦穗鱼GSTs动力学特性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3.
余雯  缪勇  高希武  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83-4385
[目的]筛选对秋甘蓝田菜蚜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研究了吡蚜酮、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吡混剂、阿.氯混剂和吡.氯混剂6种药剂处理对秋甘蓝田菜蚜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及阿.氯混剂对菜蚜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药后7 d防效分别仅为20.21%、15.95%和27.49%。吡蚜酮及阿.吡混剂、吡.氯混剂对菜蚜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分别达97.37%、94.52%和93.29%,同时可显著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益害比,有助于提高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结论]为实行甘蓝田菜蚜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沟眶象的发生与防治措施史玉功,王安敏,孙秀珍,高希武(北京市东北旺苗圃,100094)(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椿树是城市防污染和净化空气的主要绿化树种,而沟眶象是危害椿树的毁灭性害虫。近几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发生较重。北京市从苗圃到行道树都有不...  相似文献   
105.
1983—1986年就北京及河北省廊坊、香河、涿鹿等地区的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对拟除虫菊酯杀虫药剂的抗药性作了系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廊坊及香河等地区的瓜-棉蚜种群对氰戊菊酯及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以LC50及LC95进行抗性比较,对氰戊菊酯分别为519和6416倍;对溴氰菊酯为401和14805倍。蚜体中水解α-乙酸萘酯酶(以下简称酯酶)的活性与其对氰戊菊酯及溴氰菊酯的抗性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均在显著水平以上。因此、酯酶是瓜-棉蚜抗拟除虫菊酯的主要抗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棉蚜Aphis gossypii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状,对代表性棉区棉蚜田间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同时通过构建具有R81T及V62I单突变和R81T-V62I共同突变的棉蚜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蛋白模型,与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进行分子对接,分析这些突变在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抗性中的作用,并分析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74.70~56 409.18,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7.35~44.63,说明不同地区的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敏感度高于吡虫啉,且吡虫啉抗性和氟啶虫胺腈抗性间不存在相关性。R81T、V62I单突变和R81T-V62I共同突变导致吡虫啉与棉蚜nAChR的亲和力降低,对氟啶虫胺腈与棉蚜nAChR的结合无明显影响。R81T及V62I单突变和R81T-V62I共同突变导致棉蚜对吡虫啉产生靶标抗性,但是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无明显影响,这些突变不会导致吡虫啉与氟啶虫胺腈产生靶标突变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7.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度及抗性现实遗传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度及其抗性现实遗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宣化种群和武汉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50仅是敏感品系的3郾7、5郾7倍,未产生明显抗性;北京种群和云南种群LC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5郾7、22郾3倍。阿维菌素对小菜蛾抗性选育的21代和27代,分别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郾12。假设田间种群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室内选育估算值的50%,AVMs对小菜蛾的杀死率分别为50%、70%、80%和90%,则预计抗性增长到10倍时,AVMs可使用的次数分别为17次、12次、10次和8次。  相似文献   
108.
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异色瓢虫在温室条件下对桃蚜的控害能力及效益,在甜椒和圆茄生产温室中以生物农药防治为对照,开展释放异色瓢虫控制桃蚜的示范试验,分析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成本。结果显示:异色瓢虫能够持续控制甜椒温室中桃蚜种群密度,其定殖率在蚜虫暴发高峰期时最高,为64%;且甜椒产量及经济效益高于生物农药防治。在圆茄温室中,前期释放的异色瓢虫使桃蚜高峰延缓1周出现;在增加瓢虫释放量后,1周内桃蚜种群密度下降了79%,且瓢虫定殖率达到86%,控害效果较好。表明通过生产期全程监测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在植株定植15 d后每周确定益害比,通过2~3个月持续释放异色瓢虫,可有效、持续控制整个生产期桃蚜为害。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白背飞虱的化学防治效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为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蚜酮和毒死蜱3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均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分别为0.339 1、0.896 0和4.714 7mg/L,说明安徽省桐城市白背飞虱种群对这3种药剂尚未产生较高的抗药性。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差,毒死蜱药后3d即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吡蚜酮对白背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和14d的防效分别达到90.94%和89.94%,且对捕食性天敌群落影响较小,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防治中稻田白背飞虱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SGK321对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影响,为转基因棉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SGK321及其亲本棉石远321上长期饲养棉蚜,研究2种棉花品种对棉蚜短期(第1、2、3代)和长期(第41、42、43代)的影响。[结果]在SGK321上取食1代的棉蚜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在亲本棉上取食1、2、3代的棉蚜种群,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上饲养1、2、3代的棉蚜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在石远321上饲养相同代数的棉蚜。但长期饲养的2种棉蚜之间羧酸酯酶比活力、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SGK321的棉蚜通过棉蚜解毒酶的调节作用对SGK321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