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01.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仿刺参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仿刺参精子全长为50μm左右,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圆形,直径约1.5μm,头部顶端有一环形凹陷,顶体位于其中,精子核位于其下方。线粒体融合成一个,环绕中心粒复合体形成颈部,长为0.8μm,直径为1.3μm。尾部细长,鞭毛横切面为典型的9+2结构,有轴丝共质膜现象。  相似文献   
102.
通过高效绿僵菌、Bt菌株筛选和周氏啮小蜂、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及其施放技术等研究,构建了一套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专家系统,并在江苏省宝应等县通过1.4万hm2杨树舟蛾发生区的生物治理示范,3 a分别用生物制剂应急治理66.67,333.33 hm2,其余林分通过释放赤眼蜂、周氏啮小蜂等天敌和林农复合经营等措施控制危害,控制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的效果为95%~100%,对大面积示范区维持低虫口密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生产上选择以释放周氏啮小蜂或赤眼蜂30.0万头/hm2防治杨小舟蛾或杨扇舟蛾,可有效控制林间舟蛾的虫口密度,实现了高效、无公害、可持续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PDGF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采用RT-PCR方法获得梅花鹿PDGFA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PDGFA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91 bp,共编码196个氨基酸,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22 ku,理论等电点(pI)为8.53,是亲水性蛋白,具有信号肽。二级结构分析显示,含有47.45%无规则卷曲、39.29%α-螺旋、13.27%扩展链。进化分析显示,PDGFA蛋白与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 texanus)、家牛(Bos taurus)、山羊(Capra hircus)、野猪(Sus scrofa)、白犀牛(Ceratotherium simum)、小鼠(Mus musculus)、密西西比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原鸡(Gallus gallus)、绒啄木鸟(Picoides pubescens)的蛋白质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97%、96%、94%、93%、89%、81%、79%、78%。  相似文献   
104.
从吸附膜的设计、采样装置的设计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在土壤和沉积物介质中原位高分辨研究的方法学,并回顾了DGT自诞生以来在根际土壤和沉积物中原位高分辨应用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DGT在原位高分辨研究中的发展前景。DGT技术在沉积物和土壤中对污染物微界面机制的原位高分辨率研究,能够揭示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关键过程,为针对性地做出管理控制方案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从而推动我国对土壤、沉积物污染的防治和粮食安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氮肥对产量、光合特性的调控效果,明确品种-氮肥之间的互作关系,揭示其生理机制,合理匹配氮肥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以‘龙杂10号’、‘吉杂124号’和‘晋杂22号’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结合不同施氮量,对不同品种、不同时期高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以及收获产量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品种的最适施氮量。结果表明,各处理下Pn、Gs和Tr显著正相关,与Ci负相关或相关性不显著。‘龙杂10号’和‘吉杂124号’在一炮轰且氮肥为205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7 112.196和11 573.16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10%和30%‘;晋杂22号’在拔节期追施氮肥20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1 081.436 kg/hm2...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由于玉米蚜虫的为害正逐年加重,已对玉米产业造成较大影响,为预防玉米蚜虫的发生,本试验选用5种不同种衣剂利用不同剂量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针对玉米田不同蚜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5种种衣剂在播种后65d对玉米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的防效为76.71%~97.93%、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的防效为60.86%~98.51%、玉米蚜虫的防效为70.80%~96.77%;5种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田间实用性,对玉米蚜虫后期蚜量也起到抑制效果,不同剂量种衣剂防效差别不大,推荐使用低剂量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前期蚜虫。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综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其在水产动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为筛选出适合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飞行参数,本文利用大疆公司T20型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探索不同飞行参数(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对球孢白僵菌制剂沉积量(单位面积内球孢白僵菌孢子沉积个数)的影响,对筛选出的最优飞行参数进行田间试验并调查防治效果。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两个因素分别对单位面积内球孢白僵菌制剂沉积量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飞行高度因素对其影响更为显著,但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当飞行高度为1.5 m、飞行速度为3.0 m/s~5.0 m/s时,球孢白僵菌制剂沉积量高于其他处理;当飞行高度为1.5 m、飞行速度为5.0 m/s时,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5.34%。通过本研究,确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飞行参数为飞行高度1.5m,飞行速度5.0m/s,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可达75.34%以上。由此可见,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球孢白僵菌制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以秀珍菇为试材,采用桑枝木屑为主要原料,部分代替棉籽壳栽培秀珍菇,设置7个不同桑枝木屑含量的培养料配方,研究了桑枝木屑不同添加比例配方对秀珍菇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低成本在热带栽培秀珍菇的配方。结果表明:添加桑枝木屑替代棉籽壳栽培秀珍菇时,随着桑枝木屑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推迟,原材料成本降低,但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桑枝木屑添加比例为30%时,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最高;当桑枝木屑添加比例为35%时,生产收益最高。因此,桑枝木屑35%、棉籽壳25%、玉米芯20%、麸皮18%、生石灰2%为推广桑枝木屑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110.
报道了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炭团菌科(Hypoxylaceae)3个中国新记录种和7个西藏新记录种。3个中国新记录种为:瘦弱环纹炭团菌(Annulohypoxylon leptascum)、竹生轮层炭壳菌(Daldinia bambusicola)和拟勒农炭团菌(Hypoxylon sublenormandii);7个西藏新记录种为:博韦环纹炭团菌(A. bovei)、启迪轮层炭壳菌(D. childiae)、豪伊炭团菌(H. howeanum)、坚硬炭团菌(H. investiens)、穿孔炭团菌(H. perforatum)、热带炭团菌(H. trugodes)和多形罗杰斯环纹炭团菌(Jackrogersella multiformis),并对它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描述及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