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6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4篇
  22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红花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红花根腐病,对吉林农业大学生物反应器研究中心药用植物基地的红花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10种防治药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经组织分离和纯化后获得6个有致病性的菌株,并且均为茄病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对农利灵、施保功、甲基托布津、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高,EC50<1μg·mL-1;对多菌灵、速克灵、代森锰锌的敏感性次之,1μg·mL-1<EC50<10μg·mL-1;对扑海因和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92.
莲藕根状茎膨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莲藕根状茎形态解剖学、形态建成及同化产物变化动态、内源激素对膨大过程的调控和重金属胁迫对根状茎膨大的影响四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莲藕根状茎膨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莲藕根状茎膨大外界因素的研究,并指出了下一步亟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3.
以NSTL网络服务系统中2006~2011年农业文献数据资源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数据拥有量、数据质量、数据类型、数据更新速度等方面,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以黄肉中华猕猴桃品种‘金丰’为试材,研究了有机溶剂微波法萃取中华猕猴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确定微波萃取中华猕猴桃色素的最佳单因素依次为乙醇-丙酮体积分数=2∶1的混合溶剂,微波火力中高火,萃取时间20s,料液比为1∶6。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分别选取对类胡萝卜素提取影响最大的微波火力、时间(s)、料液比(g/mL)3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用乙醇-丙酮体积分数=2∶1的混合溶剂浸提,料液比为1∶6,在微波火力中高火下萃取25s的提取效果最好,并且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可以得出,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效果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微波火力>时间。  相似文献   
95.
以黄色金针菇与白色金针菇为亲本,利用双单杂交方法构建杂交种,从F2代中筛选出白色金针菇优良品种川金5号,该品种保持了黄色金针菇早熟、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子实体弯曲度低、高产等特性;平均产量为1.012kg·袋^-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增产56.41%、104.32%,与黄色金针菇相比菌株产量差异不大;子实体菌柄基部无绒毛、不粘连,可食率达到84.1%,较江山白菇和F21分别高8.94%和11.24%,与黄色金针菇菌株“金丝”在可食率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16%FKJ玉米种衣剂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我年的室内、田间试验,成功地研制出多功能16%福克甲(FKJ)玉米种衣剂,其中以有效成分克百威7%,甲霜灵1%,福美双8%(在药种比1:50剂量下)对玉米地下害虫、苗期茎腐病防治效果最好,适宜在玉米茎腐病发病较重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97.
实验以不同砧木嫁接番茄在不同时期根系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嫁接番茄的生长发育,根际环境也变化。一般情况下,在结果期,放线菌数量较多。植株根系活力大、土壤K、Ca、Mg、Zn含量多、拉秧期细菌数量较大的嫁接番茄,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98.
该研究以新鲜蛋黄为原料,利用快速腌制模具,探究在咸蛋黄的上表面添加食盐单侧腌制过程中,食盐添加量和腌制时间对咸鸡蛋黄快速腌制过程中形貌特征和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借助多种仪器分析手段对蛋黄腌制过程中形貌与物性的变化、水分及盐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表征。低场核磁及成像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蛋黄中的水分不断向外迁移,含水率显著降低,当增加食盐的添加量和延长腌制时间,会加快水分的迁移速率;原子吸收结果表明:增加食盐添加盐量越多和腌制时间越长盐分迁移速率越快,质构、色差结果共同表明咸蛋黄腌制过程中,由于水分的向外迁移和盐分的向内渗入,使得蛋黄的蛋白质发生聚集使颜色加深;同时与市售整个腌制后分离的鸡蛋黄产品相比,当腌制时间为7d,添加盐量为3%;腌制时间为3d,添加盐量为5%时,所得的样品与市面的成品咸鸡蛋黄的感官品质及量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为咸蛋黄单侧腌制技术提供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
以‘凤丹’牡丹的幼胚为材料,从取样时期、切割接种方式、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选择等方面进行再生体系优化。结果表明:授粉后60 d为‘凤丹’牡丹幼胚诱导愈伤的最佳取材时期;完全破碎切割成幼胚薄片比完整胚、1/2胚和1/4胚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愈伤组织,且褐化率较低;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62μmol·L-1 H2O2可提高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但会增加褐化率,而在WPM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H2O2,对愈伤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不大;WPM基本培养基比MS更适于‘凤丹’牡丹幼胚再生;WPM+2.5 mg·L-1 2,4-D+0.1 mg·L-1 6-BA是诱导愈伤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诱导率可达93.33%;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最佳组合分别为WPM+30 g·L-1蔗糖+3 g·L-1植物凝胶+0.5 mg·L-1 6-BA+0.5 mg·L-1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炭疽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人参炭疽病,给人参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选取分离自我国吉林省栽培人参上的两种炭疽菌人参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panacicola)和线列炭疽菌(C. lineola),通过平板培养,测定了它们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炭疽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 ℃,最适生长pH值均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两种菌的菌丝生长。其中,人参生炭疽菌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V8汁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硝酸钾;线列炭疽菌的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硝酸铵;两种炭疽菌对13种药剂敏感,咯菌睛、戊唑醇、抑霉唑、多菌灵、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甲基硫菌灵8种药剂对两种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较好,EC50值均小于5.0 μg·mL-1。咯菌睛、戊唑醇、抑霉唑、多菌灵、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甲基硫菌灵8种药剂对两种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较好,EC50值均小于5.0 μg·mL-1,其中咯菌睛抑菌活性最强,EC50值均小于0.1 μg·mL-1。两种炭疽菌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线列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敏感性较高,EC50值小于0.1 μg·mL-1,而人参生炭疽菌对该药剂的敏感性相对较低(EC50值高于200 μg·mL-1)。该结果为人参炭疽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及其田间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