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坡面覆沙后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侵蚀泥沙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侵蚀泥沙的搬运和沉积,了解侵蚀泥沙的分选作用将有助于解释泥沙的侵蚀和沉积过程。该文以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选取坡度12°、雨强1.5 mm/min的黄土坡面上分别覆盖0.5、1.0、1.5 cm的沙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后,坡面粗颗粒物质大部分在产流开始0~10 min内便被冲刷带走;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粉粒为主;坡面覆沙后,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径流优先搬运大于0.054 mm的颗粒,在细沟侵蚀阶段和细沟侵蚀及细沟间侵蚀的组合阶段,径流搬运的泥沙颗粒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同时,在产流前期(0~10 min)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大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而在产流后期(10 min以后)侵蚀泥沙则主要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坡面覆沙后,黏粒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粉粒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沙粒以细颗粒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该文为进一步研究泥沙沉积后风蚀对水蚀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2.
黄土高原大规模生态建设显著降低黄河输沙量,但暴雨条件下,黄河典型支流输沙量仍然维持在高位。2017年7月26日无定河普降暴雨,白家川站洪峰流量达4 480 m~3/s,最大含沙量达837 kg/m~3,为1975年建站以来最大洪水。暴雨后,笔者对典型小流域侵蚀输沙特征进行调查,暴雨情况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仍然很高,但是由于坝系拦蓄,流域泥沙输移比显著降低。暴雨条件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产沙路径为梯田下部田坎寅坡耕地寅土质道路寅沟壁寅淤地坝垮坝寅沟道及河道堆土。针对产沙路径,笔者提出新形势下黄土高原土壤侵蚀5条防治对策:1)完善小流域寅一级支流寅黄河干流三级输沙通道,保障排沙畅通;2)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草)和坡改梯工程,加强坡耕地治理;3)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坡面径流调控能力建设,防治道路和沟壁侵蚀;4)加强梯田管护;5)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管,管控建设项目弃土。  相似文献   
23.
中低山区管线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管线建设对中低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定量预测川陕天然气输气管线建设对大巴山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植被面积与生物量、土壤侵蚀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的影响,对管线建设可能引起的中低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管线建设会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并使植被面积及生物量有所降低,使土壤侵蚀量有所增加,但这些影响主要集中于建设期,多数是暂时的,可恢复的,基本不会改变中低山区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仍然具有完整的结构和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24.
以丹江流域陕西省段为研究对象,采用GIS,IDRISI和Fragstats平台与系列经济数据,分析了丹江流域土地的数量变化及转移情况,建立了景观格局和经济指标的模型,模拟出2020年、2030年的景观格局,并通过模型计算相应年份经济数据。结果表明:(1)该流域的优势景观为草地,1980—2010年草地面积减少最大为46.65km2,林地增加最多为50.42km2;与2010年相比,2030年的林地和城镇工矿用地会进一步增加,草地大幅度减少(90.84km2);(2)研究区整体多样性增加,稳定性降低。草地、林地和城镇用地都趋于规则,更加聚集,高连通;(3)景观指数DIVISION,IJI,LPI,SHDI与经济有显著关系,其中DIVISION,SHDI与经济呈负相关,而IJI,LPI与经济呈正相关;(4)2010—2020年是经济增速明显,除人口外增幅80%~188%;2020—2030年增幅降低,保持在30%以上,但人口相比2020年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25.
在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进行土样采集,共选取78样点,测定土壤4个不同深度的养分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不同深度土壤总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氮含量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表现为A1〉A2〉A3〉A4,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经Kriging插值分析,由A1到A4总氮分布逐渐由小的斑块向大的斑块转变,总氮变化范围逐渐变小,同时A1土壤总氮含量表现为农地〈栎树林〈菜地〈草地〈松林〈竹林。有机氮在总氮中占主要部分,其平均百分比高达90%以上。土壤碳氮比总体表现为农地小于林地。坡向与A1、A2和A4土壤总氮含量均呈显著相关,总氮含量表现为坡顶〈阳坡〈阴坡〈平地。  相似文献   
26.
<正> 鲈鱼苗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苗种,是我省重要的渔业资源,是法律规定严禁私自捕捞、收购和运输的水产菌种。我省沿海作为鲈鱼苗的主要产区,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全国各地的养殖者、贩运者汇集到我省沿海,大肆违法收购、运输鲈鱼苗。由于收购价格高,受利益驱使,当地渔民纷纷下海违法捕捞鲈鱼苗,致使我省的鲸鱼苗资源遭到严重损害。为了保护鲈鱼苗资源,各级  相似文献   
27.
为科学认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小流域侵蚀动力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和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11耦合模拟了王茂沟流域的洪水过程,并计算了流域主沟不同断面的侵蚀动力参数和不同坝型组合的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淤地坝建设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小流域沟道的侵蚀动力分布,坝系建成后沟道的侵蚀动力参数减幅最大。(2)小流域径流侵蚀功率表现为上中游剧烈变化,下游趋于稳定,且下游径流侵蚀功率明显小于上游。(3)淤地坝建设可以有效减小流域的输沙量,其中单独建设骨干、中型、小型坝相比流域未建坝时,输沙模数分别减少24.74%,47.11%,64.11%;流域坝系建成后减沙效益最明显,流域输沙量减少83.92%。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减沙效益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8.
<正> 近几年来,不服渔政管理、抗拒检查的事件不断增加,围攻殴打执行检查任务的渔政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妨害公务罪的具体表现。下面就一发生的案例,试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9.
Pm48为本实验室鉴定的一个抗白粉病新基因。为精细定位该基因,利用混池ddRAD测序鉴定了81个与该基因关联的序列,开发了STS标记Xmp931,转化了CAPS标记Xmp928、Xmp930和Xmp936;同时,利用粗山羊草基因组序列开发了71个基因组SSR标记,定位了其中的Xmp1089和Xmp1112。在115个宁糯麦1号′Tabasco衍生的F2:3家系中,Xmp928与目的基因共分离,Xmp1112位于近着丝粒方向处距抗病基因3.1 c M。在671个纯合感病家系中,标记Xmp928仍与目的基因共分离。利用3个中国春5DS缺失系,最终将Pm48定位在小麦5DS上0.63–0.67的臂区段中。  相似文献   
30.
以米脂县银州镇1986年和2006年两期TM影像及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结合GIS空间分析软件和遥感软件,分析了1986-1996年、1996-2006年以及1986-2006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表明,1986-1996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水域、林地和草地减少,耕地和其它用地增加,其中尤以耕地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减少的林地和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1996-2006年期间,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水域、耕地和其它用地减少,林地和草地增加.由于受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影响,耕地减少主要表现为转化成林地和草地.总体上看,1986-2006年期间,银州镇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水域、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草地和其它用地面积增加,水域、林地和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1986-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粱峁地上,有部分无定河两岸的水浇地转化为其它用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