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高芸 《农学学报》2012,2(10):76-78
综述了农产品产业链从生产、收购、流通、批发,到最后零售环节的纵向链条上的价格变化的相关经济学研究。此类研究利用各类价格数据、生产指数、消费指数、预期指数等数据进行计量经济检验,验证市场整合关系,估计纵向市场价格传递速度,找出引起价格传递的原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得益于市场整合理论的发展,已开发出成熟的计量模型。且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基本一致。未来,该领域研究还会向构建系统性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方向发展,模型以供给和需求函数为基础,纳入更多变量,解除营销企业存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的严格假设,更贴近真实经济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
淮北平原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减产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稻旱涝急转下先期旱胁迫与后期涝胁迫交互作用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于2016年在淮委水科院新马桥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旱涝水平(受旱程度(50%~70%田持),受旱时间(5~15 d),受涝程度(50%~100%株高),受涝时间(5~9 d))的旱涝急转组,单旱组,单涝组,正常组平行对比形式的测桶试验。分析了不同旱涝组合形式下先旱与后涝互作效应的减产规律,进一步探究了旱涝互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旱涝急转组与正常组对比,重旱重涝组合减产30.3%,对产量最为不利,长时间重旱使总粒数削减30%左右,千粒质量与结实率均接近或高于正常组;旱涝急转组与单旱组对比,旱涝急转组(重涝)比单旱组产量削减程度增加30%以上,总粒数损失增加33.9%~35.2%,旱涝急转组(短期轻涝)比单旱组(长期重旱)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分别补偿33.6%和37.6%;旱涝急转组与单涝组对比,旱涝急转组(长期轻旱)比单涝组(长期重涝)产量补偿113.0%,旱涝急转组(重旱)比单涝组(重涝或长期轻涝)总粒数削减31.9%~33.7%,旱涝急转组(长期旱)比单涝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分别补偿79.7%和118.4%。研究成果可为探究旱涝急转致灾机理及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对中国了解和学习国外职业教育思想,把握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促进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呼唤文化创新。创新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构建优良的创新文化生态。生态是一种“绿色”自然、和谐协调的优良环境,文化生态就是一种能最大限度激励人们创新的价值理念、环境和氛围,创新文化生态也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最佳融合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文化建设就是创造一种给人归属感的“精神家园”,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两藏”战略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为梳理“藏粮于技”概念缘起和内涵,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技术创新与技术变迁理论、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藏粮于技”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内涵演变。结果表明:1)“藏粮于技”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要实践,其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向互促特色鲜明。2)“藏”的内涵包括市场和产量调控、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精准、科学合理的粮食调控体系,并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可持续问题。3)“技”的内容扩展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多学科技术集成和应用,技术扩散呈现多主体交互、反馈,农业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本研究从科技自强自立、摆脱路径依赖、内涵式发展道路和创新体系效能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明确“藏粮于技”战略未来取向和实现路径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建立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GUM法和MCM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对不确定度的组成进行了评定和量化.结果表明:GUM法和MCM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结果均为(19.6±0.1)%,两者评定的结果一致,达到预期.分析过程显示不确定度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对甘肃省平凉市西南山区、泾河川区及北部塬区的野生草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到草类资源144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寻找天然抗菌药物。方法:利用药敏实验原理,采用四种方法制备葡萄干提取液,考察每一种方法对不同菌株的抑杀效果以及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的差别。结果: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葡萄干提取液对不同菌种均有抑菌效果,其中方法、4得到的提取液对绿脓杆菌的抑杀作用优于对其余菌种的抑杀,达到了高度统计意义。结论:说明葡萄干提取液中有可以抑杀病原菌,尤其是绿脓杆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市文明办倡导的“城乡牵手、科技结对共建”活动,旨在借助于科研机构相对先进的科技、文化、信息和物资力量,通过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沪郊的两个文明建设,通过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崇明县绿华镇科技结对共建文明的4年实践活动,对上海科研单位和郊区农村科技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连年丰产但中央政府并没有降低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夯实粮食产能,立足自身应对需求刚性增长。文章对近年粮食生产结构调整走向,要素配置变化进行了归纳,并对粮食生产技术演变和产量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水资源以及成本收益情况是粮食增产的强约束,必须依靠技术路径突破,服务规模化和经营规模化,提高生产要素边际收益。即使在技术突破时间表不确定的前提下,三大主粮特别是玉米单产增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最近3次千亿斤(0.5亿t)产能增加单产增长趋势、各品种增产贡献率以及生产形势,对下一个千亿斤增产进行了3种情境预测:若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年均单产增长率分别为0.7%、1.0%和0.8%,可在2026年实现7.0亿t产能,并减少约50万hm2播种面积;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为0.2%、0.3%和0.4%的低增速并减少播种面积141万hm2的情境下,可在2035年提升至7.0亿t产能。当前,粮食产能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生产(生产环节)规模化、种业攻关和农田质量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