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实验室干燥试验设备,按企业生产干燥基准进行25 mm厚桃花心木干燥试验,并通过锯材干燥质量检测和分析,制定出常规干燥基准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干燥基准,干燥周期由企业原基准的12 d缩短为6 d,干燥效率提高一倍,残余干燥应力值显著降低,锯材综合干燥质量由3级提升至2级,可满足家具、地板等实木制品对锯材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对企业50 mm 厚进口辐射松锯材干燥生产调研的基础上,检测和分析干燥速率、干燥周期和锯材干燥质量 的相互关系,制定常规干燥优化工艺和高温干燥工艺。结果显示:以满足国家标准干燥锯材质量二级材的要求为前 提,常规工艺干燥周期可由10.75 d 优化至6.20 d,高温干燥周期仅需3.69 d,干燥效率大幅提高。推荐使用优化的 高效干燥工艺,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高温干燥工艺,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13.
纤维饱和点概念的演变、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饱和点(FSP)是木材科学中早期提出的概念,距今已超过1个世纪,在木材-水分关系、物理力学性能等木材科学研究各领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相较于FSP概念的最初形式,其无论从定义形式还是从物理含义等方面都有了变化,从最初以木材内水分状态及其存在位置的定性描述朝着水分与木材结合形式差异、木材内水分势能边界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关于FSP的研究相对滞后,也未见系统的FSP测试原理和方法介绍。本研究对FSP概念演变与发展、测试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FSP在木材-水分关系、木材干燥技术、改性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及其进一步发展方向。根据木材-水分关系研究的不同阶段,FSP概念可归纳为4种类型:第1类概念强调以物理力学性质转折点及水分存在位置定义FSP;第2类概念以木材细胞壁容纳水分极限作为FSP,简化了限制条件;第3类概念强调水分与木材结合形式差异,从吸、放热的热物理角度等进行阐述;第4类概念引入溶液热力学概念,将FSP视为木材内不同状态水分的相态边界,给出了FSP明确的物理含义。FSP测试方法可归纳为7类,包括外推法、溶剂排出法、压力板法、示差量热法、离心脱水法、核磁共振法和溶液热力学计算法,除外推法、溶液热力学计算法获得的FSP为计算值外,其他方法都可获得细胞壁内吸着水真实含量,测定的FSP明显高于传统引用的FSP平均值30%,但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而定。FSP可进一步在木材干缩湿胀特性分析、木材干燥基准制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在木材改性效果评价及改性处理后微观构造分析等领域均可应用。在FSP热力学概念基础上衍生的全含水率区间木材-水分关系的化学势表达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木材-水分相态图,将成为今后建立木材-水分关系的科学评价体系机制,并进一步服务于科研与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自动控温熏蒸器熏蒸单质硫对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研究表明,单质硫熏蒸可有效的防治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在68%~80%之间,特别是草莓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易感白粉病时,效果更为明显。建议在日光温室草莓生长前期间隔5 d熏蒸一次,生长中期间隔4 d熏蒸一次,生长后期间隔3 d熏蒸一次,每次熏蒸4 h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ZD制剂对炎症模型细胞中TNF-α含量及对TNF-α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死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系来构建炎症细胞模型,使用5种不同浓度(100、10、1、0.1、0.01μg/m L)的ZD制剂进行试验,并用ELISA法检测ZD制剂干预前后细胞上清液中TNF-α浓度。通过TNF-α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来构建细胞毒性模型,采用MTT法检测ZD制剂干预前后L929细胞活力。[结果]ZD制剂浓度为100、10、1、0.1μg/m L时,TNF-α浓度与LPS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ZD制剂浓度为0.01μg/m L时,TNF-α浓度与LPS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100、10μg/m L ZD制剂干预后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活力与TNF-α组相比显著提高。[结论]ZD制剂可以通过降低TNF-α的分泌量和降低TNF-α的生物学活性来达到抗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反贫困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脱贫后生态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绿色发展背景,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将绿色发展背景下的扶贫开发分解为绿色减贫压力、绿色减贫状态和绿色减贫响应3个部门,选取27个指标构建绿色发展背景下扶贫开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西南地区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4个省市2010—2018年的绿色减贫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8年西南地区4个省市的绿色减贫压力正在减缓,减贫状态和减贫响应良好,绿色减贫绩效明显上升,其中贵州省的绿色扶贫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表明水稻应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作为基肥,在今年能够达到减少化肥用量并且不减产的目的。建议进一步观察生物有机肥替代在不同生态区域的应用效果和其替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刘鑫  高鑫 《干旱区研究》2024,(4):661-673
新月形沙丘的移动特征可以反映区域内风沙运移和地貌演化过程,对于科学开展风沙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卫星遥感影像与气象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6个新月形沙丘群2012—2022年的形态变化与移动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新月形沙丘平均移动速率为6.86 m·a-1,移动方向与对应区域内盛行风方向基本一致;(2)不同区域内新月形沙丘形态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呈现显著差异;(3)沙丘高度、下垫面植被覆盖、年均降雨量以及地表温度与沙丘移动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分区拟合结果有差异;(4)且末西南区域的年平均输沙通量约为77120.5 kg·m-1。研究结果反映了新月形沙丘移动规律的复杂性,不同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或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实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在沙丘演化过程中,形态参数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沙丘迁移的内在机理,进一步为新月形沙丘的发育机理提供了实证数据,也为沙丘危害防治和土地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鑫  李博 《保鲜与加工》2023,23(6):73-80
冷藏水产品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低温物流过程中会受微生物侵染发生腐败变质而产生不良风味。腐败细菌在生长环境中能够依靠群体效应调控自身致腐行为。综述了水产品中的特定腐败菌及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和各类天然抑菌剂在水产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腐败希瓦氏菌作为冷藏水产品优势腐败菌的腐败能力与群体感应的关系,提出了水产品腐败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高温热处理对欧洲云杉和花旗松吸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对欧洲云杉和花旗松平衡含水率及吸湿特性的影响。采用水蒸气作为保护介质,设定160,180,200和220℃4个温度条件下进行高温热处理2 h,以双室温、湿度控制法获得等温吸附曲线,并采用GAB模型拟合,分析高温热处理对木材水蒸气等温吸附曲线线型、平衡含水率、有效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可以显著降低2个树种试样的吸湿平衡含水率,处理温度越高,平衡含水率下降值越明显,220℃处理后试样的平衡含水率相较于未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下降可达40%以上;利用GAB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高温热处理欧洲云杉木材和花旗松木材的等温吸附过程,等温吸附线拟合度较高(拟合度决定系数均高于0.98)。高温热处理并未改变木材等温吸附线的线型,高温热处理试样和未处理试样均呈现第2类等温吸附曲线特征,但热处理会影响等温吸附曲线斜率;高温热处理后2个树种试样的有效比表面积显著降低,处理温度越高,有效比表面积下降值越明显,且试样高温热处理后比表面积相较于素材的下降比例与平衡含水率受高温热处理的影响相近。本研究可为热处理木材吸湿特性科学评价及实际高温热处理木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