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82篇
  30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31.
利用RACE进行铁皮石斛质膜PMA(plasma membrane H~+-ATPase)基因的全长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DNASTAR 7.0和MEGA 7.0对其编码蛋白结构、序列和分子进化等进行分析,并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铁皮石斛叶片cDNA中分离到2个P型H~+-ATPase基因 DoPMA1和 DoPMA2(GenBank注册号KU160470和KU160471),各编码1条由973和95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2个基因编码蛋白均含有2个保守的P型ATPase结构域和5个H~+运输ATPase结合位点,不含信号肽,定位在质膜。2个蛋白与植物H~+-ATPases蛋白相似性大于72%,聚在拟南芥、水稻等植物H~+-ATPase分子进化树的Ⅴ和Ⅱ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DoPMA1在根和茎中上调,分别为叶中的2.98、1.95倍, DoPMA2在根与叶中表达无显著差异,茎中下调为叶中的0.86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 DoPMA1和 DoPMA2分子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2.
玉米秸秆打捆灭茬一体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秸秆贮运困难、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制玉米秸秆打捆灭茬一体机。对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曲柄半径、连杆长度和灭茬刀转速分别为275 mm、577 mm、415 r/min。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草捆密度、规则草捆率、成捆率、根茬粉碎合格率以及秸秆捡拾损失率分别为119.3 kg/m~3、96.5%、100%、90%以及6%,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该机田间作业安全可靠,其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组合,更好地满足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要求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33.
T优H505是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T98A为母本、自选的H505(镇恢084/辐恢838)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迟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增产潜力较大、熟期较早、米质优等优良特性,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34.
通过研究温度、光照、覆土厚度、水分、pH值、赤霉素和贮藏时间等条件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甘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甘草种子最合适的萌发温度为25℃;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覆土厚度在0.5~1.5cm之间甘草种子出苗较齐;土壤含水量为15%最利于甘草种子发芽;甘草种子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pH值在6~10之间时甘草种子发芽率较高;50~200mg/L的赤霉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时滞缩短;甘草种子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生产中建议使用新采收种子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43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的变化以及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将导致地表汇流方式的多样性。以郑州市区为研究对象,在子汇水区划分为2 200个情况下,SWMM模型的汇水模块选择PERVIOUS、IMPERVIOUS和OUTLET 3种地表汇流方式,分别分析了SWMM模型中不同的地表汇流方式对郑州市暴雨洪水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UTLET,IMPERVIOUS两种地表汇流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径流存在较大的差异,而PERVIOUS地表汇流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径流差异较小。通过结果分析表明,城市雨洪管理模型的PERVIOUS较适合郑州市地表汇流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36.
荐世春 《农机博览》1994,(1):13-13,19
通常人们都希望从市场上买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农业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的产品畅销.要对其进行分类。对于柑桔这种水果.通常用手指按照硬度分成二类;适合市场销售的和软的。而对于西红柿,通常用肉眼观察并根据颜色分成三类:青的.红而硬的和红而软的。Mizrach等人根据一个弹簧承载销使果皮产生微小弹性变形,提出并试验了两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37.
一、概述 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 annulala Fartow apudMUrrill(异名: Stropharia fefrii Bresadola naema-tolonmaferll (Bres) Siuger;Strorharia imalna BendixNaematoloma rugoso-annulata Farlow(1nMelrill)Sito),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斐氏假黑伞.系胆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属名贵珍稀食用菌.  相似文献   
438.
1数据来源1.1布病疫情资料来自2001-2011年全省14个市(州)及86个县(市、区)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上报动物疫情信息资料。1.2布病监测数据来自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上报2007~2012年布鲁氏菌病定点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439.
玉米苗带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麦茬地小麦收获后留茬高、秸秆覆盖量大而导致的土地板结、整地质量差、出苗不整齐和全幅灭茬、整地动力消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苗带秸秆还田旋耕施肥玉米播种联合作业机,可一次完成苗带秸秆还田、苗带旋耕、施肥、播种和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田间性能试验表明:该机结构合理,通过性良好,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cm的达到90%以上,播种深度、施肥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1.5%、19.8%,粒距变异系数为27.7%,播种机作业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40.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的激素之一。为明确BR在调控水稻(Oryza sativa)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不同浓度外源BR处理的水稻愈伤组织、悬浮系和内源BR信号增强的BR突变体Os BZR1-OE为材料,对BR处理后水稻愈伤组织的体积和细胞分布状况、单个悬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Os BZR1-OE转基因水稻的细胞进行了观察,并对细胞分裂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对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积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1×10-10 mol/L)BR处理的愈伤组织块体积(1.03 cm3)大于对照(0.73 cm3),但高浓度BR(1×10-6 mol/L)处理的愈伤组织块的体积(0.27 cm3)明显小于对照;从细胞核的分布也能印证上述结果,低浓度BR处理后的愈伤组织细胞核排列疏松,表明细胞体积较大,即1×10-10 mol/L BR促进了水稻愈伤组织细胞体积的增加,高浓度BR处理后的愈伤组织细胞核密度大,表明细胞体积较小,即1×10-6 mol/L BR抑制了水稻愈伤组织细胞体积的增加;低浓度BR促进水稻悬浮系单个细胞的伸长,而高浓度的BR抑制悬浮系细胞的伸长;内源BR信号增强的突变体Os BZR1-OE下胚轴细胞明显短于野生型水稻下胚轴细胞;本研究通过碘化丙碇(propidium iodide,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isomerⅠ,FITC)-鬼笔环肽染色对悬浮系细胞的形态和微丝细胞骨架进行观察,发现BR处理可促进水稻悬浮系细胞和微丝骨架的分裂,高浓度BR对细胞分裂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双向电泳结果表明,BR处理可促进微丝骨架蛋白的表达;RT-PCR结果表明,BR可增加促进有丝分裂的CDC48(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8)和能缩短细胞周期的CYCD2(cyclin D2)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BR促进水稻细胞的伸长,高浓度BR抑制水稻细胞的伸长,BR促进微丝骨架F-actin的积累,通过促进有丝分裂基因CDC48和缩短细胞周期的因CYCD2的表达而调控水稻细胞的分裂。本研究为BR在作物控高抗倒伏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