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播种后的镇压机播带环形镇压器连接作业工效高,效果好.此期镇压能增加土壤紧实度,连接土壤毛细管,促使土壤下层水分上升,利于保墒.同时,还可以促使种子和土肥进一步紧密结合,促进麦苗扎根,是提高麦播质量及夺取小麦超高产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2.
玉米倒伏主要受大风大雨或虫害蛀食等原因引起。倒伏后影响通风透光和授粉不良,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尽力减少损失。1 玉米倒伏后的管理措施人工扶直 玉米倒后立即人工扶直。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可一人扶直另一人根部培土。应设法随倒随扶,拖延不但难以扶起也会增加损失。对倒伏不甚严重的玉米,由于植株自身调节能力强,一般能直立起来,茎叶空间排列也能基本合理。加强水肥管理 倒伏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灌浆结实。对只追一次肥的田块,可再追一次肥…  相似文献   
43.
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滑玉15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就是在符合对玉米品种高产、优质、多抗、生育期适宜、适宜机械化播种收获的前提下,消耗的光、热、水、肥(土壤矿物质营养)资源数量相对较少,同时种子成本以及播种、管理、收获过程消耗的人工、机械成本相对较低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44.
近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滑县结合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农业产业振兴,有条不紊地发展小麦与大葱套种模式,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增产,又可扩大大葱的种植面积.在滑县农技推广部门的积极示范推广下,滑县大葱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0.33万hm2,每667?m2产量3500?kg左右,为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推...  相似文献   
45.
滑豆20是河南滑县种子公司利用高产稳产的豫豆10号为母本,和自育品系高蛋白、抗裂荚的滑豆16进行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而成。于2002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优点是  相似文献   
46.
滑玉16是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选系HF02—22为母本,自选系H473—2为父本杂交而成。2006年参加安徽省预试,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低密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安徽省低密生产试验。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种分析,结果表明滑玉16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新品种,2010年5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玉2010001)。  相似文献   
47.
正一、展示目的近几年,滑县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单产不断提高,其中,良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筛选出适宜滑县种植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高产、稳产、脱水快、易机收的玉米新品种,为科研单位、种子企业搭建一个宣传、推广玉米新品种的平台,为农业推广部门、农民朋友提供一个直观了解玉米新品种的窗口。加快玉米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滑县玉米产业发展。2017年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承担了河南省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研究,展示品种均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随着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玉米已经成为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玉米播种面积大概在60 000 hm~2。因此,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加强研究防灾减灾技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滑丰986是1997年用滑丰公司选育的高产、抗病、抗倒、株型紧凑、品质优良的自交系HF93做母本,用自选系HF08做父本经杂交而成。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50.
高光效机收型玉米新品种滑玉168的大面积推广,除了因其自身的特性外,规范制种技术,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用成本,是其大面积应用的关键。根据玉米新品种滑玉168双亲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其切实可行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