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40个SSR标记,分析了329份我国近50年来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39个SSR标记具有多态性,在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11个,平均57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32。籼粳亚种间的SSR变异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54,He = 0440)均高于粳稻品种(Na = 44,He = 0397)。Nei遗传相似系数表明总体样本具有较小的遗传相似度(I = 0366),而骨干亲本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籼:I = 0590;粳:I = 0590)。这导致了籼粳亚种内较高的遗传一致性(籼:I = 0558;粳:I = 0600)。早、中、晚稻各类型遗传相似度差异明显,晚籼和早粳类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籼粳稻品种尤其是粳稻的聚类结果显示出较强的季节型和地域特征。这些均提示育种家应选择更广泛的亲本源以拓宽选育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2.
选取我国水稻矮仔占衍生品种24份,应用形态学、等位酶和微卫星(SSR)标记,分析矮仔占衍生品种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表明3种方法在鉴别品种的遗传差异上存在较大差异。形态性状和SSR标记均能有效地鉴别24份衍生品种,而等位酶仅能鉴别其中17份。从形态学性状看,以香药糯与其他品种的遗传差异最大,SSR分析以香药糯、珍珠矮11和辐陆选与其他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大,而等位酶分析,则以团结1号与其他品种的差异最大。三类标记的遗传距离间虽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小(0.217~0.494),其中,形态学性状与SSR标记间相关极显著(r= 0.494,P= 0.002),等位酶与其他两类标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系统选育和辐射选育的品种与亲本间有可能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3.
选用36对水稻微卫星(SSR)引物,对稻属428份东南亚及南亚AA组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选取的SSR标记均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达100%。36个多态位点共扩增出31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3~17个,平均8.6。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平均为0.650,变幅为0.337(RM455)~0.865(RM169)。东南亚稻属AA组的SSR多样性大于南亚,两地区又以普通野生稻的多样性指数(He)最大。种(类型)间遗传分化东南亚小于南亚,其中以尼瓦拉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的遗传分化程度最大。特异等位基因的数量、涉及的位点数及频率均表明东南亚及南亚稻属AA组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而某些特异位点(如RM161)等位基因所显示的较高频率,则表明该位点较高的鉴别效率。  相似文献   
64.
65.
建立浙江地方籼型稻种资源的核心样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80份浙江籼型地方稻种为材料,通过评价15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建立了浙江籼型地方稻种资源的核心样品。每一生态类型内,应用15个农艺性状的系统聚类进行分组,从每一组中随机选择一个品种以构成核心样品。组数根据类型间的表型多样性而定。由60份品种所组成的核心样品,能够代表原来样品集的变异量,并使低频率质量性状的频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6.
中国栽培稻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4408份中国栽培稻种质资源的12个同工酶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酶谱(Pgi1,Pgi2,Amp1,Amp2,Amp3,Amp4,Sdh1,Adh1,Est1,Est2,Est5和Est9).结果指出,被测的中国栽培稻含有52个同工酶等位基因,占亚洲栽培稻已鉴定出的54个等位基因的96.3%,其等位基因频率变幅为0.001~0.994,基因多样性指数(Ha)  相似文献   
67.
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57  
以国家品种资源库编目入库的中国地方稻种资源50526份的26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 研究了中国地方稻种资源的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 包括分组原则、组内取样比例和组内取样方法. 分组原则为按丁颖分类体系、按中国稻作生态区划、按中国稻作生态区内分籼粳两亚种、按中国行政省或自治区、按中国行政省或自治区内分籼粳两  相似文献   
68.
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种SSR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8对SSR引物对288份我国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共检测到505个等位基因,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变幅为5~20, 平均10.5个; 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731, 变幅为0.384(RM409)~0.905(RM206)。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高于栽培稻种, 栽培稻等位基因数和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70.2%和88.2%, 其中, 栽培稻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分别为普通野生稻的65.4%和53.0%, 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仅为地方品种的81.1%。AMOVA分析表明, 总变异的10.3%是由于种间SSR遗传差异所引起的, 不同SSR位点种间的分化程度不同, 在0.7%~46.3%之间, 有43个位点种间遗传分化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以RM427分化最为明显, 达46.3%。聚类分析表明, 中国普通野生稻总体偏粳, 极少数广东、海南材料偏籼。  相似文献   
69.
水稻种子贮藏蛋白总含量分布和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考马斯亮蓝G 250染色法测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0个水稻品种或品系种子贮藏蛋白的含量,发现不同水稻品种或品系种子贮藏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多样性。110个水稻材料贮藏蛋白含量分布在34.29 ~95.08 mg/g,含量最高的为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品系C105A51;大部分水稻材料的种子贮藏蛋白含量在40 ~60 mg/g,有72个,占所测水稻材料总数的655%;总蛋白质含量超过80 mg/g的水稻材料很少,只有3个,占2.7 %。SDS PAGE蛋白电泳图谱表明水稻贮藏蛋白种类和含量存在较高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0.
穞稻分类地位的SSR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穞稻是发现于我国江苏连云港地区(北纬34°33′~34°46′)具有杂草生长习性的一类稻种资源。本研究采用30对水稻SSR引物;;比较穞稻与22份近缘野生种、21份亚洲栽培稻种质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穞稻有14对SSR引物的带型与源于安徽省的4份塘稻材料相同;;存在10个与粳稻和野生稻共同的SSR位点等位基因;;并携带2个籼稻特征标记位点等位基因和1个普通野生稻特征位点(RM25)等位基因。在RM82位点上;;发现1个穞稻、塘稻、深水稻和普通野生稻材料所共有的等位基因。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则显示穞稻与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