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南部分荔枝种质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4条引物中筛选出23条多态性引物,用ISSR方法对80份海南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种质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种质的遗传距离在0.2 ̄0.5之间,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距离为0.55的水平上,80份荔枝种质被分为7组,海垦8号、琼山3号与永25单独为一组,可能属于海南的地方种质。另外,通过与SSR,RAPD等方法对比,ISSR方法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2.
中国南部新发现的入侵害虫——银合欢豆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近年发生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的1种新的入侵害虫——银合欢豆象。经初步调查,该虫严重危害银合欢豆荚和种子。对其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3.
应用SSR标记技术,对33个香蕉引进品种(系)和1个国内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检测.40对SSR引物在34个品种(系)中扩增带数在4~17个之间,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3.05个多态性带;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在0.21~0.91之间,平均0.78.依据SSR数据计算的品种问遗传距离在0~45.53%之间,平均28.19%,说明引进的香蕉品种之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UPGMA聚类分析将34个品种分为A基因组和AB基因组为主的2大品种类群.检测出多个与我国早期引进的主栽品种巴西蕉和Williams遗传差异突出的引进品种,这为筛选鉴定出新的替代品种,以及进一步在不同类群品种之间进行杂交选育新的品种奠定了基础.洪都拉斯3号与M931之间,洪都拉斯1号和洪都拉斯2号之间没有区分开来,它们可能分别是同一克隆,或者是同一克隆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24.
不同光照强度对番石榴幼苗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番石榴幼苗置于光照强度分别为100%、42.4%、21.3%的自然光照条件下,研究不同光照对其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番石榴幼苗叶片生长育有着较大的影响。低光强降低了番石榴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使叶片中的海绵组织变薄。光强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5.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公顷、P2:2340株/公顷、P3:2520株/公顷)为主区,行距(R)[ R1:(宽行5.10米+窄行1.00米)、R2:(宽行4.80米+窄行1.30米)、R3:(宽行4.50米+窄行1.60米))]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重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重较R1、R2 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维生素C含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公顷,宽行4.5m、窄行1.6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试验结果为今后宜机化栽培的香蕉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采用盆栽试验,在香蕉假植大苗培育过程中分别喷施浓度均为20 mg/L的赤霉素、复硝酚钠、胺鲜酯、α-萘乙酸钠等植物生长促进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不同处理假植大苗生长、物质累积及生理指标的分析,明确不同植物生长促进剂在香蕉假植大苗调控的作用。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4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调控作用不同。与对照相比,叶面分别喷施20mg/L赤霉素、复硝酚钠均能有利于香蕉假植大苗假茎高及叶面积增加,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含量,且以上两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平均提高叶绿素含量26.46%;喷施20mg/Lα-萘乙酸钠能提高假植苗假茎粗,提高干物质累积量16.11%积及吸氮量9.95%,促进氮磷钾养分吸收。叶面喷施赤霉素、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和胺鲜酯均能显著提高香蕉假植大苗抗性,平均降低丙二醛含量14.64%、提高脯氨酸含量64.36%和SOD含量16.74%,且赤霉素还能显著提高POD含量82.13%。  相似文献   
27.
分别对AACV-Rose、TMBX-1378、Cachaco三个国外香蕉品种的植株、吸芽、叶片、花穗、果实进行描述,旨在为下一步的多点试种提供前期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朱砂叶螨的关系,通过对木薯田间螨害情况的调查,计算出感、抗性稳定的感螨品种华南101、华南124和抗螨品种华南7号、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同时对叶片的相关物理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片厚度、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与木薯抗朱砂叶螨的关系。结果表明:4份木薯种质华南101、华南124、华南7号和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依次为89.2%、65.8%、38.3%和0.8%;木薯叶片厚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密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蜡质含量与螨害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为深入探究木薯抗螨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海南具有独特的光、热优势,是种植香蕉的最适宜区。近几年来,海南香蕉产业发展迅猛,香蕉产品包装、保鲜、贮运等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产品质量与进口香蕉差距日益缩小,具有垄断中国高档市场、抢占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30.
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和热区特色农业发展概况,针对能源生态在我国热带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探讨,着重就热科院广州实验站在热带能源生态上近一年来所承担的科研任务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研究展望,拟在“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指导思路推动下,大力发展木薯和油棕两种主要能源作物,努力探索其北移适应性栽培及产业化进程,同时积极筹备能源植物种质资源圃的建立等相关工作,努力促进热带能源生态学科以及能源生态研究所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