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农学   46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探索油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综合平衡增产,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进行了稻田免耕直播套种绿肥试验示范,总结出了油菜的稻田免耕直播套种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操作技术,针对性地分析了该模式对农业综合平衡增产增收以及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为给杂交油菜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对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在遵义的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并总结了杂交油菜父本中心式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3.
为探索黔油系列油菜新品种黔油11号在贵州黔南山区自然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贵定采取二次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黔油11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黔油ll号在该地区获得1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密度为7301.60~7776.38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363~12.649kg/667m^2.P2O5施用量为7.888~9.111kg/667m^2,K2O施用量为21.001~22.465kg/667m^2。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1.5:1:2.7。在黔南地区影响黔油11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其次是氮肥,再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84.
黔油17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通过贵州省审定的超级杂交油菜新品种.属于优质、高产半冬型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优良稳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85.
李德文  张太平  魏忠芬  王军 《种子》2006,25(3):49-51
分别采用氮肥、磷肥和钾肥3个单因子试验对杂交油莱黔油17号的高产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综合3个单因子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磷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不同施钾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不显著。(2)在缺磷、钾的土壤中增施适当的磷、钾肥能够提高油菜籽产量。(3)施纯N、P2O5、K2O分别为9.2kg/667m^2、5.6kg/667m^2、6kg/667m^2时,黔油17号可达到200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引自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杂交培育的双低品系中双84004的分离筛选,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结合单株成对交筛选,育成恢复力好,配合力较高,丰产性好,品质性状优良的隐性核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黔油114C。  相似文献   
87.
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亲本产量、含油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为杂交油莱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组配强优势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新育成的6个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母本,9个甘蓝型油菜优质骨干亲本作父本,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54个杂交组合的含油量及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结果表明,在综合一般配合力上,6个不育系母本的优劣顺序为2310A2007A2225A2043A2081A2326A,9个父本品系的优劣顺序为301633773354329931153028、314630743320,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2225A×3115,含油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2225A×3074,性状遗传力以千粒质量广义遗传力最高,其次为含油量和有效分枝高。2310A、2007A、2225A和3377、3354、3115是综合性状较好、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产量、含油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