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盐旱交叉胁迫对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年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析认为皂角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皂角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32.
咸水灌溉对9种绿化树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盐碱地区咸水灌溉对造林的影响,以便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造林绿化水平,笔者采用咸水直灌和轮灌2种技术,用不同矿化度咸水(0、2、5、8、12、15 g/L)对9种造林绿化树种进行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各树种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树种生长的情况下,绒毛白蜡、刺槐和紫穗槐造林绿化可用12 g/L咸水轮灌,盐柳和竹柳可用8 g/L咸水轮灌,中国白蜡、小叶白蜡、杜梨和沙枣可用5 g/L咸水轮灌。根据各树种成活情况初步确定:盐柳、竹柳和中国白蜡不适宜咸水直灌,其他6种树种适宜咸水直灌,耐受能力依次为:沙枣(15 g/L)>杜梨(12 g/L)>绒毛白蜡(8 g/L)>紫穗槐、小叶白蜡、刺槐(5 g/L)。  相似文献   
33.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幼苗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分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变化没有规律.分析认为紫荆耐盐性较差,不适宜在盐碱地栽植.  相似文献   
34.
为了探讨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以林龄8年的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造林空地为对照,对各样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均能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理化特性。与对照空地相比,人工林的平均土壤容重、含盐量、pH值分别降低了4.8%,44.4%,2.5%,平均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6.0%,4.7%;(2)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及碱化度的影响效果各异,其碱化度大小依次为:柽柳(27.4%)杜梨(23.3%)对照(19.5%)白蜡(16.0%)盐柳(13.3%)。  相似文献   
35.
在山东省盐碱地造林试验站的12年生白蜡人工林内(山东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定位观测样地),设有25 m综合梯度观测塔(包含森林小气候观测系统),在高度1.5、3.5、11.0、13.0 m处分别设置4层气象传感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在高度3.5、11.0 m处设有两层四分量辐射传感器。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每个月份选择3个晴天代表日,按照数据采集频率为10 min的间隔24 h不间断采集数据,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白蜡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一年中,冠层内太阳辐射始终低于冠层上,冠层内年均太阳辐射可降低84.91%;林冠层在4月份表现出一定的保温作用,7月份表现出一定的负作用;一年中,观测塔高度3.5 m处的湿度基本高于观测塔高度11.0、13.0 m处的湿度,且4个月(4、7、10月份和次年1月份)的日变化特征显示林冠层夜间增湿作用明显;不同高度的风速,从大到小依次为13.0 m高处、11.0 m高处、1.5 m高处、3.5 m高处,林冠层年均可降低风速73.54%。  相似文献   
36.
蜈蚣藻盘状体诱导丝状体及其采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盘状体剥离的方法获得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ma丝状体,在10、15、20℃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丝状体在20℃下形成的最快,数量最大,在15℃下生长最快;丝状体藻段与基质接触的细胞形成了盘状体,20℃是盘状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丝状体藻段长度在50~250μm内,切段长度越小,盘状体的形成率越高;盘状体在20℃下生长速度最快,直径达到200μm左右时形成直立枝,不同温度对直立枝形成的影响不明显。采用丝状体切断的方法进行采苗,经过2个月的室内培养,生长出蜈蚣藻幼苗。  相似文献   
37.
以黄河三角洲30年生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翌年2月对其林内空气负离子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观测,以了解人工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表明,夏季(1.04)空气质量最佳,秋春(0.92、0.70)次之,冬季(0.64)最低;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1∶00和16∶00左右,12∶00-14∶00左右出现谷值。不同模式人工林年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离子评议系数大小依次为刺槐+白蜡混交林(RF)刺槐+榆树混交林(RU)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纯林(R),其NAI浓度和CI值分别为705个/cm~3、656个/cm~3、623个/cm~3、585个/cm~3和0.93、0.84、0.78、0.75。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林分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枝下高呈负相关;与林内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内湿度、风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植物生长和资源利用效率紧密相关,研究湿地植物种间和种内SLA和LDMC的差异能够指示植物对湿地环境的适应机制,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胶东半岛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SLA和LDMC,并与鲁西南微山湖红荷...  相似文献   
39.
为更好地对中国柽柳种质进行保存,以中国柽柳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采取75%酒精浸泡30 s、2%次氯酸钠浸泡3~5 min和升汞浸泡5 min为最适宜的灭菌方案。MS+蔗糖20 g/L+琼脂6.5 g/L为中国柽柳最适初代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7 g/L+6-BA 0.5 mg/L+NAA 0.1 mg/L为其最适增殖培养基,1/2MS培养基为最适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40.
NaCl处理对海棠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年生海棠(Malus spectabilie)在0、2、4o和6oNaCl胁迫条件下有机和无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棠在盐分处理浓度为2‰时的鲜重和干重达到最大值;随着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浓度出现急剧升高趋势,盐分处理浓度为6时比对照增加达到36.9,脯氨酸含量也升高但是趋势并不明显,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没有出现有规律的变化,根茎叶中的Na+含量升高,K+含量下降.综合分析认为海棠具有一定的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可溶性糖和Na+/K+是2个较好反映海棠渗透调节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