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常规的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检测方法,根据PHEV N蛋白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了PHE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无交叉反应;用阳性质粒Puc57-PHEVn评估其敏感性,发现检测下限达10~(-6) ng/μL(224拷贝/μL)。采集233份发病猪组织样品进行临床检测,发现该方法与巢式RT-PCR的符合率达98.3%,准确筛查出巢式RT-PCR并测序阳性的样品14份,且检出率高于巢式RT-PCR。结果表明,本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PHEV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2.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其在猪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人感染后死亡率达40%~75%。NiV主要通过猪只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设备、车辆、衣服、靴子以及犬、猫等机械携带传播;猪是NiV传播的放大器,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被感染组织将病毒传播给人。果蝠是NiV的天然宿主,因此养猪场选址要远离果树种植区。目前还没有批准的人用或兽用尼帕病毒病疫苗或药物,但多种疫苗候选株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保护效果,包括病毒活载体疫苗株、病毒糖蛋白亚单位疫苗株、颗粒样病毒疫苗株等;成功防控NiV感染的关键是做到早发现,在NiV传入高风险地区,对猪群持续进行血清学监测,并对猪场进行严格生物安全管理。本文结合已暴发的猪群尼帕病毒病疫情及人间疫情,探讨猪感染NiV的流行特点,并通过分析暴发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群中防止该病发生及突发疫情时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有关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最新研究情况作了叙述。在其结构研究中 ,介绍了同源结构域的拓扑学结构 ,同源结构域上的氨基酸基序 ,共价和非共价二聚结构域。在其作用研究中 ,介绍了非放射标记的凝胶阻滞分析法 ,C/EBP调节启动子活性的机制 ,雌激素受体在前转录起始复合物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一种新的人SPI激活转录必需的共激活因子———CRSP复合物。在编码基因与其DNA序列上的结合位点研究中 ,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染色体定位 ,C/EBP家族在小鼠的乳腺泌乳期和回复期的表达 ,HNF— 1结合位点对SI基因启动子上葡萄糖阻遏作用的操纵 ,看家基因人S6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转录调节元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4.
藜科植物S.L多糖抗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藜科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诱导抗病毒作用的S.L多糖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将S.L多糖抽提液喷施烟草,探究S.L多糖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产生抗性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用S.L多糖诱导植株产生的抗性在5 d左右达到最大,5 d之后抗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在接种病毒前用S.L多糖对烟草幼苗进行喷施,然后于接种当天及接种后不同时间对各处理的同位等量叶片测定在总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图谱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各处理的总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且高于对照,并都于接种后的第9 d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接种病毒初期均高于对照,但5 d后对照的酶活性超过处理,高峰较处理提前到来,且峰值略大于处理。在同工酶谱上,病毒接种后5 d,处理的酶带比对照浓且多了1条。5 d之后,二者的酶谱变得基本相同。到接种后10 d测定,结果相反,对照比处理的酶带浓。  相似文献   
25.
为了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牛冠状病毒(BCo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试验利用GenBank中BCoV参考毒株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及小沟结合物(MGB)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利用建立的方法对采集自7个省份31个发病牛场的92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用基于BCoV N基因的普通RT-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扩增体系为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1μL,探针(10μmol/L)0.8μL,2×One Step RT-PCR BufferⅢ10μL,Ex Taq HS (5 U/μL) 0.4μL,Prime Script RT Enzyme MixⅡ0.4μL,总RNA 2μL,ddH2O 4.4μL;扩增程序为,42℃5 min; 95℃10 s; 95℃5 s, 55℃35 s, 40个循环。标准曲线方程为y=40.979-3.512x,可信度(R2)为0.999,扩增效率(E)为92.6%,最低检测限为4...  相似文献   
26.
一株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一株自然分离NDV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约500bp)。最后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0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NDV强毒株特征性序列(112-R-R-Q-K-R-F117),且具有NDV基因VII型的特征性氨基酸,即101位的K和121位的V。  相似文献   
27.
1 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 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体温升高,发生所谓的“高热病”。多家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的病料中能够分离到多种病原,如病毒、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28.
当前新城疫的国际流行状况及我们在防控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新城疫(ND)属于A类病。1999年农业部发布的动物疫病病种目录中将其列为Ⅰ类疫病。新城疫不仅会给禽类带来灾难性损害,而且还严重影响着禽及禽类制品的国际贸  相似文献   
29.
油茶扦插生根剂及营养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油茶树冠,幼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的新梢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植物生根激素和营养液分别处理材料后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激素的添加和营养液的处理均可对油茶扦插生根产生明显地促进作用,并筛选出了最适激素和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30.
<正>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效果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环境这三个方面,老师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环境又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学生、课堂三个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堂。从这三方面着手分别完善,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一直处于学习状态,不断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学习道德理论,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