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55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鲁如坤  吕美林  马茂桐 《土壤》1985,17(2):97-97
近年来关于确定肥料用量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在这些研究中不少作者成功地应用了一元二次方程来拟合产量效应曲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情况下都可应用这一方程,在我们进行的磷肥用量研究中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恰当的应用,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面用确定最高产量时的磷肥用量为例以资说明。  相似文献   
42.
土壤积累态磷研究:Ⅰ.一次大量施磷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正元  鲁如坤 《土壤》1995,27(2):57-59,89
试验表明,在红壤和石灰性潮土上,一次大量施磷的总产量(红壤为6季,潮土为3季),在总施磷量相等的情况下,都高于或至少等于分次施磷,但其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前1-2季作物上,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次施磷的产量逐渐下降直至低于分次施磷,说明了随土壤和磷肥作用时间的延长、积累态磷的有效性逐渐下降,积累态磷的有性不仅决定于与土壤接触的时间,以及土壤磷素吸附位的饱和度,还与作物类型有密切关系,如试验中的萝卜菜,利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溶性磷盐在红壤中的转化以及影响这种转化的因子。在试验的条件下,溶性磷盐施入红壤后,迅速向磷酸铁铝方向转化,并且温度可以加速这种转化速度。除去活性R_2O_3可以使磷的固定量减少至原先土壤的12—19%,而用人工方法将脱去R_2O_3的土壤再包上Fe_2O_3,则其固定量几接近于原始土壤。在试验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在一定的pH 范围内,pH 似乎不至显著影响磷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44.
石灰对红壤中磷肥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石灰物质对红壤磷肥肥效的影响及其本质,分别进行了盆栽和化学试验。盆栽试验以荞麦和蚕豆为指示作物,试验表明石灰对红壤磷肥肥效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的方向(即良好的影响和不良的影响)和强度,则视石灰用量、磷肥水平以及石灰物质的性质等而异。红壤施用石灰后显著地增加供试植物的吸磷总量。在本试验的条件下,石灰影响红壤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对磷肥固定量的影响所致。因施用石灰而促进了植物利用磷肥的能力,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当pH 5.0左右以下时,CaO 对磷有效性的影响是由于改变了土壤的pH,因而加速了磷酸铁铝的水解所致。超过pH 5.0,则因磷酸钙盐沉淀(包括磷灰土型盐类)的逐渐形成,而使磷的肥效降低。对于MgCO_3和NaOH 来说,则因不能与磷盐形成难溶性化合物,故不致显著影响磷的溶解度,而且随着这些物质用量的增加,由于pH 的升高,还可以提高已被固定的磷酸铁、铝盐类的水解。  相似文献   
45.
我国农田养分再循环——潜力和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强调了养分再循环在建立我国持久农业中的实际意义。养分再循环潜力巨大,可提供纯养分达3514万吨,相当于我国1989年化肥总产量的1.96倍。养分再循环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建立我国在养分再循环基础上的施肥制度和防止养分再循环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两个重点问题。笔者提出了这两方面研究工作的例子。  相似文献   
46.
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   总被引:90,自引:2,他引:90  
鲁如坤 《土壤学报》1989,26(3):280-286
本文根据我国建国以来主要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概略的阐述。我国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变幅:N是0.04-0.38%;P是0.017-0.11%;K是0.05-2.50%。耕地土壤几乎全部都需补给氮素,大约有1/2-1/3缺磷;1/4-1/3缺钾。缺钾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北方土壤的缺钾问题也需要及时注意。成土母质、风化程度和人为的耕作施肥措施是影响土壤氮、磷、钾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我国南方6省农田养分平衡现状评价和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4,自引:9,他引:94  
 研究了我国南方 6省的农田养分平衡现状和近 1 0年来的发展趋向。研究认为 ,氮素处于盈余过量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向 ,而大部分盈余的氮并未在生产上起作用却进入了环境 ,这对节约能源或保护环境都是不利的 ;磷素平衡一般也处于盈余状态 ,特别在某些省区也存在盈余过大的问题。根据这些地区出现的土壤磷的积累现象 ,从而提出了建立新的施磷肥制度的必要性。福建、广东、广西 3省 (区 )钾素处于盈余状态 ,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而浙、赣、湘 3省虽然处于亏缺状态 ,但近 1 0年来亏缺程度却有下降趋向  相似文献   
48.
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Ⅲ.粪肥的氨挥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钱承  鲁如坤 《土壤》1994,26(4):169-174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作物产量的提高,化肥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从进一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来说,农业的出路在于逐步建立“低投入的持久农业”,这需要通过扩大农业再循环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49.
施肥措施对红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红壤开垦利用后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壤开垦利用后,>1mm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所增加,而1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有所下降,但施用有机肥可缓冲1mm大团聚体含量下降的趋势,增加>0.25mm大团聚体总量.红壤开垦利用后土壤容重变小,土壤孔隙度增加.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50%,有效水库容增加64%,而施用化肥仅分别比荒草地红壤增加27%和33%.施用绿肥、稻草或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而施用化肥对土壤持水性能似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0.
我国的磷矿资源和磷肥生产消费Ⅱ.磷肥消费和需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鲁如坤 《土壤》2004,36(2):113-116
本文论述了我国P肥的消费及在整个化肥消费中的份额,以及P肥的增产效果和利用率,同时还叙述了今后几年我国对P肥的需要量和P肥贸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