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55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氮肥穴施对提高磷肥肥效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鲁如坤  时正元  赖涛 《土壤》1996,28(4):220-220
近年来一些研究认为氮磷混施可以提高磷肥肥效。  相似文献   
52.
基于Web的施肥决策支持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施建平  鲁如坤  王德建 《土壤》1999,31(6):299-303,316
通过数据库、专家经验和网络技术研究和集成,建立了基于于联网Web的施肥决策支持数据库。本文介绍了该数据库的设计原理、施肥模型和使用方法。初步应用表明,该频应用表明,该数据库提供一个与施肥知识有关的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查询和辅助决策系统,为当地政府机构、农业技术推广决策参考依据。技术成熟,成本低,普及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Ⅳ.防止粪肥氨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承  鲁如坤 《土壤》1996,28(1):8-13
研究了畜禽粪肥和人粪肥在分别添加稻草;潮土;红壤;过磷酸钙等物质后,各自的氨挥发曲线的特征,为在田间条件下谋求有效防止粪肥氨挥发的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酸性水稻土有效磷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是合理施用磷肥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壤中磷素含量的局部变异较大,不同的田块常不相同;加之各种作物对土壤磷素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选择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效磷水平的化学方法,在当前生产上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5.
南方水稻土中的磷酸铁对水稻磷素营养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我国南方18个不同类型水稻土标本的无机磷的形态。结果表明,非闭蓄态的磷酸盐,包括磷酸铝、磷酸铁和磷酸钙三种形态,一般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30—60%,其中磷酸铁一极占非闭蓄态总量的50—80%。土壤无机磷中另外的40-70%主要是被氧化铁胶膜包蔽的磷酸铁和磷酸铝。应用同位素P32示踪法进行的水稻盆栽试验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效磷量“A”值与水稻土中非闭蓄态的磷酸铁化合物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成熟期的r=0.95)。用P32人工合成的两种不同晶形的磷酸铁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进一步指出:在水稻土的条件下,晶形的粉红磷铁矿对水稻具有良好的磷素供应能力。这些结果说明,水稻土中非闭蓄态的磷酸铁化合物,即使是以比较稳定的结晶状态存在,但却有可能作为水稻磷素营养的重要给源。室内试验表明,粉红磷铁矿所以对水稻磷素营养具有良好供应能力,以及酸性和中性水稻土中的非闭蓄态磷酸铁化合物,所以能作为水稻磷素营养的重要给源,主要是受渍水还原过程的影响,这一过程,使原来晶形的磷酸铁化合物转化为无定形的状态。  相似文献   
56.
时正元  蒋柏藩  吕美林  鲁如坤 《土壤》1981,13(5):177-182
把磷矿石磨成一定细度的粉体作为磷肥直接施用,一般叫做磷矿粉肥。  相似文献   
57.
磷肥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荫湄  鲁如坤  顾益初  时正元 《土壤》1981,13(4):130-133,146
磷肥一旦施入土壤以后,即进行化学的、生物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他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磷肥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58.
世界化学肥料的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 世界化肥的消费量增长很快。比如,19世纪末的消费量只有200万吨(纯养分,下同),而到本世纪50年代已达到1400万吨。1977年突破了一亿吨大关。1983年已经高达1.24亿吨。化肥消费量的迅速增长,证明化肥已成为现代农业不可代替的增产手段。比如,联合国估计在全世界14亿多公顷耕地上,作物所吸收的养分中,有40%是由化肥供给的。其中氮占44%,磷为54%,钾为27%。我国的资料估计,施入土壤的化肥中,供给的氮占60%以上,磷占一半左右,只有钾主要是由有机肥供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