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鲜食大豆是指在大豆鼓粒中后期收获鲜食或加工用的大豆,也称毛豆或菜用大豆,日本人称之为枝豆。鲜食大豆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37~42%(干重),可溶性糖含量7~11%(干重),氨基酸总量33~58g/100g,维生素C含量21~24mg/100g(鲜豆)。并富含磷、钙、铁等矿质元素,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农业发展和出口创汇需要,以及人们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是保持农作物秸秆高水平综合利用、快速提升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能力和水平、推动秸秆利用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浙江省近年来围绕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通过实际案例阐述取得的成绩和功效,并对后续工作推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鲜食大豆俗称毛豆 , 是指在大豆鼓粒期后 , 籽粒饱满而荚色和籽粒均呈翠绿时采青食用的大豆鲜荚 . 鲜食大豆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 且农药残留低 , 是城乡居民喜爱的优质蔬菜 . 鲜食大豆产量高 , 市场售价一般在每公斤 1.60元以上 , 每 667平方米纯收入比收干籽高 1~ 2倍 ,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据调查 , 早春采用地膜保温栽培的平均每 667平方米产量在 400公斤左右 , 每公斤售价在 4.50元以上 , 则产值超过 1600元 .   ……  相似文献   
14.
单季稻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对不同肥料施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探讨施用有机肥(菜籽饼)、调理剂(贝壳砂)、炭基肥对稻田土壤氮磷流失和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影响。  方法  共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有机肥(T2)、常规施肥+调理剂(T3)、炭基肥(T4)5个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用量均为270、75、150 kg·hm?2。通过对比5个处理之间土壤施肥前后氮磷质量分数、水稻产量、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质量分数,结合6?9月径流水氮磷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  结果  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秸秆的氮磷积累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与ck相比,4个施肥处理增加水稻籽粒产量51.22%~63.41%(P<0.05),但4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5个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91~9.56和0.70~1.35 kg·hm?2,其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ck。4个施肥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率分别为0.82%~1.72%和0.65%~1.99%,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  结论  施用调理剂和炭基肥均能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减少氮磷的流失,但施用有机肥处理具有最大径流流失量,因此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和环境污染。图5表4参32  相似文献   
15.
正1.技术原理概述该技术是以麦秸、稻草等禾本科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它原料混合或经高温发酵,配制成草腐菌栽培基质,食用菌采收结束后,菌糠再经高温堆肥处理后还田,是一种多级循环利用技术。以作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为例,每2.5千克秸秆可产鲜菇1千克左右,经济效益好。秸秆种植食用菌技术,既可适于一般农户,也可运用于工厂化、产业化规模生产,操作方便。2.技术流程食用菌栽培按其基质处理方法不同分为生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鲜食大豆萧垦8901氮、磷、钾三元素不同施用配比的研究,结果表明,实行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能明显改善大豆经济性状,提高鲜英外观品质、商品性以及鲜英产量、氮、磷、钾三种肥料的最佳配比用量为纯N 10.2,P2O54.2,K2O5.6kg/667m^2。  相似文献   
17.
对3种不同种植模式套种春玉米地进行了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无胡/春玉米/秋大豆套种模式春玉米地除草以40%津乙伴侣可湿性粉剂和40%玉丰悬浮剂最好;马铃薯/春玉米/甘薯套种模式以40%玉丰悬浮剂最好;而马铃薯/春玉米/棉花套种模式则以50%乙草胺乳油和40%玉丰悬浮剂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1992 ̄1994年3年试验,在浙北水网平原稻区水田套种春玉米,产量可达6000kg/hm^2以上,冬季分带留行布局以畦宽2.6m,冬季大麦土地利用率以40%为好,以较耐湿、耐涝、前期较耐荫蔽的掖单42、4S×E28和掖单12等组合易取得高产,密度以67500 ̄75000株/hm^2为佳,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苗、秆、穗40:10:10:40为宜。  相似文献   
19.
鲁长根 《新农村》2003,(7):13-13
目前浙江省的鲜食玉米以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较大,上市集中,常出现货丰价廉的现象.根据市场需求,错开播种期,发展鲜食夏秋玉米,可以有效提高鲜食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化肥减量和秸秆还田对油菜地磷素地表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素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过量施用磷肥导致了磷素流失,从而造成水污染。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施肥量以及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等不同的施肥方式,研究杭嘉湖地区土壤磷的地表径流流失形态及规律,探究不同施磷量及施加方式对磷素流失的影响。结论表明: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降雨径流水中总磷浓度呈现先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的表现趋势,绝大部分时间里总磷的浓度都远远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的标准限值。其中,可溶性磷累计流失量在0.20~0.47 kg·hm-2,总磷累计流失量为2.54~3.86 kg·hm-2,地表径流中磷素的流失严重。常规处理、主因子优化和综合优化处理对油菜的产量影响不大。而化肥减量和秸秆还田的施肥方式既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可以降低地表径流中磷的流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施肥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