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72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马立克氏病疫苗胚胎免疫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检测了胚胎免疫鸡(孵化至18日龄时鸡胚接种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及其相应1日龄免疫鸡和未免疫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以观察其外周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鸡日龄的增长,其外周血液中红细胞CR1活性呈现一定的递减性变化,但胚胎免疫鸡红细胞CR1活性的降低幅度远低于其它两组鸡。胚免鸡出壳后7日龄进行vMDV攻毒,结果也显示胚胎免疫可显著阻止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此外,胚免组鸡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下降(IC形成减少),使得红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2.
从安徽某发病鸭场分离鉴定出1株副粘病毒Y03株,采用RT-PCR法扩增出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部分F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各基因型代表毒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断长度为385 bp;Y03株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并且具有第101位的K(赖氨酸)和121位的V(缬氨酸),为基因Ⅶ型副粘病毒强毒株的特征序列;Y03株与NDV代表毒株间的同源性在80.3%至97.4%,与国内标准强毒F48E9的同源性只有83.6%,差异达到18.1%。  相似文献   
23.
为了客观评价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临床应用于猪的安全性,选取40头25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随机将其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以1倍、3倍、5倍推荐剂量的替米考星肠溶颗粒拌料给药45 d,试验期内对受试猪进行血常规、血凝、血生化、尿常规、增重、料重比、脏器系数等指标的测定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替米考星肠溶颗粒对受试猪的血液学指标、尿液指标、主要生产性能等方面未造成明显影响,说明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以5倍推荐剂量(2000 g/1000 kg)临床应用于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4.
IgM是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会在首次接触抗原的几天内达到高峰,然后通过免疫球蛋白类转换作用转变为IgG而使其含量  相似文献   
25.
为了建立兽用聚肌胞注射液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检验标准,本试验采用荧光增强试验、紫外特征吸收光谱试验和磷测定法、沉降系数检查法对兽用聚肌胞注射液进行了鉴别。结果显示,荧光增强试验和紫外特征吸收光谱试验可以满足对聚肌胞注射液的鉴别检测;含量测定表明,聚肌胞消化液取样量在0.4~1.5mL之间线性良好,聚肌胞注射液的含量为97.8%(重复性试验RSD=2.3%),平均回收率为100.81(RSD=2.02%);聚肌胞注射液沉降系数>4S,经方法学验证系统检测限为20μg,重复性试验表明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26.
利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临床血液检测等方法,探讨持续运输应激对育肥出栏猪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以及组织损伤与HSP27组织定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初期(1~2h),反映组织损伤的血液肌酸激酶(CK)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都显著升高;应激4h时,CK及AST活性有所下降;当应激持续到6h和10h时,CK活性又显著升高。组织病理损伤也呈现出相似的波动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HSP押在组织中的定位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HSP27主要分布在心肌和肝细胞胞浆中,在背最长肌的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肺脏细支气管的黏膜下层有强阳性表达,在受检组织的血管壁及内皮细胞中也有强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7.
28.
热休克蛋白70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Ritassa在果蝇的研究中首次发现,短暂的热休克可以诱导唾液腺染色体出现3个膨突,提示这一区带转录加强,他将这一现象称为“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1974年,Tissieres发现热休克反应中转录合成的为一组特殊蛋白,而且伴随着这类蛋白的合成,细胞的其他蛋白合成却受到抑制,由于这类蛋白的合成与热休克反应有关,故命名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除了高热之外,多种应激原如重金属、饥饿、缺氧、缺血等都可以诱导HSP的表达,但人们习惯上仍称为HSP或热应激蛋白(heat stress protein,HSP),有时也称为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P).……  相似文献   
29.
针对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保守区内的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此对引物和标准NDV毒株(含NDV强毒和弱毒)的RNA为模板,建立并优化SYBRGreen Ⅰ模式荧光RT-PCRNDV检测方法.如果待测样品扩增产物的Tm值和阳性对照的Tm值相差在2℃范围之内判为阳性.此法比文献报道的普通RT-PCR法更敏感,但仍低于鸡胚接种分离病毒法.  相似文献   
30.
热应激蛋白(HSPs)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热应激蛋白 (HSPs)是存在于正常和非正常细胞中的一组结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它不仅参与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 ,而且在增强细胞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加速细胞自身修复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文章综述了各类不同HSPs在不同细胞、组织以及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同时也论述了HSPs的分类和HSPs表达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