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311.
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穗部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观察了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接种后6~12 h,分生孢子在小麦穗部的任何部位均可萌发,每个孢子可产生1至多个芽管,新产生的芽管并不立即入侵寄主组织,而是在寄主体表生长扩展;接种后36~48 h观察,小穗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和子房的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菌丝网,然而在小麦穗轴表面、颖片和内稃的外表面,菌丝生长缓慢、分布稀疏,但颖片外表边缘的菌丝可跨越边缘扩展到颖片的内表皮上;接种后36 h,寄主体表菌丝产生入侵菌丝,以直接入侵方式由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及子房的顶部侵入寄主组织体内,随后,菌丝以胞间和胞内生长的方式向下扩展;接种后4~5 d,菌丝由上述组织扩展到达穗轴后,在穗轴内沿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织向上和向下扩展,延伸到相邻小花,随菌丝在小麦穗部组织内不断地生长扩展,使得寄主细胞坏死、解体,并最终导致整个麦穗的枯死。  相似文献   
312.
‘童年’是以‘童话’(‘Fairytale’)为母本,‘魅力四射’(‘Charisma’)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1代中选择优良单株扩繁育成的新品种。平均株高为62.6 cm,花茎长52.8 cm,单瓣花,花径11.4 cm。在广州地区露地栽培3月中旬始花,单茎花期12.4 d左右,适宜华南地区设施或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13.
浑善达克,蒙语释义为“黄色的野马”,是离北京最近、面积最大的沙地,被认为是京津地区沙尘暴最重要的发源地,因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始启动。浑善达克沙地依靠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采取封禁保护、造林种草、沙化草原改良和建设、生态移民等综合治理措施,使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得到全面整治,建成了功能完备、系统稳定的生态保护体系;生态环境状况显著好转,浑善达克这匹“黄色的野马”已经成为守护华北的绿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314.
我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地方猪种。由于海南位于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形成了不少海岛独有的地方猪种,包括海南猪(定安猪、屯昌猪、临高猪、文昌猪类群)、五指山猪、墩头猪等。定安猪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定安县,是海南群体规模最大的猪种,饲养的群众基础好,具有肉质性能良好,繁殖性强,抗病力强,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主要作为母本与外来猪种进行杂交作为肉用开发。为了更好地研究海南定安猪的生产性能,本研究以海南定安猪和定安猪与杜洛克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定安猪猪肉和定杜杂交F1代的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等肉质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力求为后续的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5.
在我国种植业发展新规划的时代背景下,“果树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的果业发展方针使山地苹果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因山地独特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环境,导致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不同于其他果区。本文以陕西榆林地区为例,概述了山地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控技术,为山地苹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16.
苹果免套袋生产已经成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然而去袋后,主要由胶孢刺盘孢和尖孢刺盘孢侵染引起的苹果炭疽病会引发烂果、落果,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且面临果面农药残留的问题。为此,筛选可用于防控上述病害的生物源杀菌剂至关重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首先测定了8种生物源杀菌剂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30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胶孢刺盘孢的EC50值分别为1.489×10-5、5.911×10-1、1.717×10-5μg/mL,对尖孢刺盘孢的EC50值分别为2.810×10-4、1.302×10-1、1.110×10-2μg/mL。进而分析了上述药剂与常用化学药剂43%戊唑醇的最佳复配比,结果表明,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与43%戊唑醇按1∶1比例复配时,对胶孢刺盘孢的抑制效果最好,增效比为...  相似文献   
317.
 为明确猕猴桃黑点病的发生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以期为黑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病果与健果的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N、P、K、Ca、B、Mn,分析各矿质元素含量与发病的相关性,进而采取补施病果中显著缺乏的矿质元素,并测定补施后其对黑点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2018—2019年,猕猴桃黑点病普遍发生,病园率高达100%。不同年份、不同果园“翠香”猕猴桃黑点病发病程度不同。通过对比病果与健果中矿质元素含量发现,病果皮中的N、B含量显著高于健果,Ca含量显著低于健果,并且病果皮中N/K、N/Ca、P/Ca和K/Ca比值显著大于健果,而Ca/B和Ca/Mn比值显著低于健果。连续两年田间补施Ca肥,对猕猴桃黑点病的预防效果可达到70%以上。猕猴桃黑点病的发生可能与果园管理中N、B过量以及Ca施用不足引起的矿质元素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318.
由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侵染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枝干病害。揭示病菌致病机理有助于制定病害防控新策略。含cupin结构域蛋白是一个大的蛋白家族,广泛参与植物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有关植物病原真菌中该类蛋白的研究报道很少,其参与菌丝生长和侵染致病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基于V.mali与苹果树皮互作的转录组分析,发现一个在病菌侵染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的基因。蛋白序列特征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个典型的cupin结构域,且与其他物种含cupin结构域蛋白高度同源,将之命名为Vmcupin1。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Vmcupin1在病菌侵染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创制了Vmcupin1缺失突变体和回补菌株,发现该基因缺失后,病菌生长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致病力和适应H2O2和NaCl胁迫的能力显著降低,表明Vmcupin1在病菌营养生长、侵染致病,以及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研究结果丰富了真菌含cupin结构域蛋白功能的认知,有助于全面解析腐烂病菌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319.
通过应用“花前花后”喷雾防花腐、叶斑,“采果后落叶前”药液喷淋主干大枝防控枝干溃疡的“两前两后”关键时期药剂防控,辅助平衡施肥、限量挂果、健壮树势、清洁果园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达到85.6%以上,发病株率控制在3.0%以下,有效控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流行蔓延。  相似文献   
320.
旨在筛选猕猴桃黑点病防治药剂并明确其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1种不同化学药剂对猕猴桃黑点病菌的毒力,并选择其中1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烯肟·戊唑醇w=20%悬浮剂(SC)等9种药剂对黑点病菌具有极强的抑菌效果,其EC50值均达0.05~1.12 μg/mL,表现为极度敏感;其次为抑霉唑w=20%水乳剂EW、辛菌胺醋酸盐w=1.8%水剂(AS)及腐霉利w=50%可湿性粉剂(WP),其EC50值为14.02~37.37 μg/mL,表现为高度敏感;氨基寡糖素w=5%(AS)、嘧环·咯菌腈w=62%水分散粒剂(WG)和吡唑醚菌酯w=25%乳油(EC)的EC50值分别为118.49 μg/mL、195.32 μg/mL和255.18 μg/mL,表现为中度敏感或低度敏感;而苯醚甲环唑w=10%(WG)等6种药剂其EC50值分别远大于350 μg/mL,为不敏感;供试的16种药剂在田间均表现出极显著防治效果,其中:苯甲·丙环唑w=30%(EC) 450 g/hm、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w=20% (SC)600 g/hm、嘧环·咯菌腈w=62%(WG)600 g/hm、腈苯唑w=24% (SC)900 g/hm、丙环唑·嘧菌脂w=18.7% (SC)600 g/hm、啶酰·咯菌腈w=30% (SC)900 g/hm及戊唑醇w=43%(SC)450 g/hm 7种药剂处理平均防效达到84.32%~ 90.36%;其次为烯肟·戊唑醇w=20%(SC)900 g/hm、抑霉唑w=20%(EW)900 g/hm、吡唑醚菌酯w=25%(EC)720 g/hm、腐霉利w=50%(WP)750 g/hm、寡糖·吡唑酯w=27%(EW)900 g/hm及硝酸氨钙可溶性粒剂(SG)1 500 kg/hm 6种药剂处理,平均防效达到64.92%~81.78%;而其他3种药剂处理防效略差。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 EC 、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 SC 、62%嘧环·咯菌腈 WG 、24%腈苯唑 SC 、18.7%丙环唑·嘧菌脂 SC、30%啶酰·咯菌腈SC、43%戊唑醇 SC 、20%烯肟·戊唑醇 SC 、20%抑霉唑EW、25%吡唑醚菌酯EC、50%腐霉利WP 、27%寡糖·吡唑嘧菌酯EW 12种药剂及土施农用硝酸氨钙SG对猕猴桃黑点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今后防治猕猴桃黑点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