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稻曲病(false smut of rice)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自1874年Cooke在印度首次发现稻曲病以来,现以遍及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替、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和栽培方式的变化,稻曲病在我国南北各省相继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稻曲病菌所产生的有害毒素能够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因此,安全有效地控制稻曲病,同时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郑莉  黄俊斌  向培建 《草地学报》2006,14(4):315-318,327
从宜昌市夷陵区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分离出引起叶斑病的病原真菌,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鉴定、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侵染高羊茅,在26℃和光照下,在PDA培养基上培养6d后菌落呈墨绿色,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有4个横隔膜,平均大小为30.6~17.0μm×10.9~13.6μm,中部3胞暗色,第3个细胞基部膨大;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GenBank中近缘弯孢(Curvularia affinis)的同源性是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认为该菌为C.affinis,这是C.affinis引起草坪型高羊茅叶斑病在我国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Ca(NO3)2;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5℃10min和60℃10min。  相似文献   
13.
一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新基因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大豆品种诱变30中鉴定和定位了一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RpsYB30。该基因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L连锁群微卫星标记Satt497和Satt31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 和3.3 cM。RpsYB30是大豆分子遗传图谱L连锁群鉴定的第1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为新基因。  相似文献   
14.
草莓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离鉴定了草莓枯萎病菌,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由Fusarium oxysporium Schl.引起.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最适pH值为6~9.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65℃经10min,分生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80℃经10min.  相似文献   
15.
苍术白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苍术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苍术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最适pH值为6.00,病原菌均能很好地利用供试的各种碳源;以尿素、NH4Cl和(NH4)2SO4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以甲硫氨酸和Ca(NO3)2为氮源的利用程度较低;10%世高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茶炭疽病菌潜伏越冬场所、菌态及菌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越冬叶片和枝条上病斑表面分生孢子数量检测,越冬叶片、幼果、花托、枝条及病僵果的分离培养检测,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菌主要是以菌丝的形态在花托和幼果内潜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但病斑表面分生孢子数量稀少,成为初侵染源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7.
竹节人参灰霉病是竹节人参一种新的毁灭性病害,由真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本文报道了该病的症状,病原,为害情况及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白叶枯病菌T7133后,苗期与成株期植株体内H2O2含量上升以及POD、PPO和SOD活性增加。与苗期叶片相比,成株期叶片H2O2含量高,且PPO和SOD的酶活性增强,而POD的酶活性则降低。苗期和成株期CAT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成株期比苗期CAT活性更低。这些结果表明,H2O2、PPO、SOD和CAT可能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而POD则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交狗牙根叶枯病是武汉地区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为了查明该病害的病原和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对叶枯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引起杂交狗牙根叶枯病的病原物为新月弯孢Curutt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C.lunata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值为5~8,最适pH值为6;在所测试的碳源中,C.lunata对葡萄糖和蔗糖的利用最好,对半乳糖的利用效果最差;在所测试的氮源中,对KNO3利用最好,对NH4Cl和氨基乙酸的利用最差;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室内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黄连白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